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60篇
综合类   81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27篇
建筑科学   42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46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9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来自酒花的微量香气成分会影响啤酒的感官评价和质量。为评价酒花香气对啤酒的影响,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啤酒前处理后,使用常见且低成本维护的气相色谱一氢火焰离子化法fGC—FID)进行定性定量。以2一壬醇为内标,测定出里那醇、乙酸香茅酯、仪一萜品醇、B一香茅醇、香叶醇5种酒花香气成分。此法的精密度为4.69%~13.41%,回收率为74.95%~106.09%,检出限为0.005~O.028μg·L-1。通过此法进行啤酒检测,结果显示:啤酒中这5种酒花香气含量均〈10μg·L-1,大部分在0.10~5.00μg·L-1之间。研究表明:该法测定准确可靠;与已有方法如顶空固相微萃取一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相比,该法的仪器常见,维护成本更低,更适合啤酒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在酿造过程中添加黑莓原果汁发酵黑莓啤酒的工艺流程。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的方法得出最佳工艺为:在主发酵结束后添加20%的黑莓汁,发酵15d。实验结果表明,酿出的成品啤酒色泽鲜亮,具有突出的黑莓果香,口味纯正爽口。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快速检测方法对食用植物油的检测精确度,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国标法进行食用植物油检测的对照研究。结果:快速检测法对食用植物油的检测合格率为97.9%,与国标组无统计学差异,并且快速检测法与国标组符合率为97.9%,灵敏度为97.9%。结论:快速检测法与国标组的符合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灵敏度较高,能够满足现场监督检测的需要,具有在现场监督和重大活动保障中推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4.
酒花香气成分的检测及富含典型酒花香气啤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萜类物质是贡献啤酒酒花香气的重要成分。本研究在100L中试规模,原麦汁浓度为14°P,苦味质为20BU的条件下,从不同酒花添加工艺、添加量和品种三方面分析了啤酒中8种单萜类酒花香气物质的含量,并进行感官品评,发现在发酵罐中添加l%o香花的效果最好,啤酒风格因酒花品种不同而有异。8种酒花香气物质中里那醇、香叶醇、口.香茅醇和α-萜品醇最为重要,其啤酒中的含量与酒花中里那醇和香叶醇含量密切相关,前三者与前人研究-致,但本研究发现“α-萜品醇”也是重要香气物质之-。但啤酒中的酒花香气物质含量高,酒花香味不-定强,这可能与其构型有关,因此,又研究了三种酒花在啤酒酿造过程中酒花香气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包括(R)-(-)-里那醇、(S)-(+)-里那醇、(-)-α-萜品醇、(十)-α-萜品醇、(R]-(+)-卢-香茅醇、(S)-(-)-卢-香茅醇的含量。研究发现酒花品种的差异会引起同分异构体含量及比例的显著差异,加上其阈值的变化。进-步验证了同分异构体对啤酒中酒花香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啤酒中的里那醇、香叶醇和β-香茅醇等单萜醇类物质是贡献啤酒酒花香气的重要成分,其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对啤酒香气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结合感官品评和数理统计手段,发现在4%(v/v)乙醇溶液中,不同浓度的里那醇、香叶醇和β-香茅醇的单一物质香气及其协同作用香气呈现出的特性均不同。当含量不高于50μg/L时,混合不同浓度的3种物质,发现并非3者的浓度越高啤酒获得的香气强度就越大,且当里那醇浓度为12.5μg/L,香叶醇浓度为12.5μg/L,β-香茅醇浓度为25μg/L时,3者的协同作用可促使啤酒获得最突出的酒花香气。此外,里那醇、香叶醇和β-香茅醇在发酵过程中发生了生物化学变化,其中里那醇主要转化为α-萜品醇;香叶醇主要转化为β-香茅醇;β-香茅醇主要转化为乙酸香茅酯。3者总体损失率分别为36.6%、45.1%和38.1%。结合上述两方面研究,在采用发酵罐添加酒花的方式进行酿造时,控制好酒花的添加量,促使啤酒中里那醇、香叶醇和β-香茅醇的最终含量在12.5μg/L,12.5μg/L和25μg/L即可达到合理利用酒花香气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刘翔  江伟  王露  王德良 《酿酒科技》2015,(1):106-110
为研究啤酒中酒花香气,采用单一手性色谱柱结合实验室现有的四级杆气质联用仪,建立了12种酒花香气成分及立体异构体的分析方法。色谱柱类型为:RESTEK Rt?-βDEXsa手性色谱柱。样品在45℃的水浴温度下,以550 r/min搅拌并萃取40 min后,取出手柄,直接进样,并解析5 min。采用标准加入法定量,相关系数为0.9900~0.9993;精密度2.26%~11.35%;检出限0.21~1.18μg/L;回收率81.10%~118.70%,表明该法准确可靠。研究检测了国内6种知名啤酒中酒花香气及立体异构体,其与富含典型酒花香气的国外2种啤酒存在着明显的分布差异。其中R-(-)-里那醇占里那醇总含量的55.47%~70.07%,S-(+)-里那醇占29.93%~44.53%;香叶醇含量差异也非常显著;β-香茅醇和α-萜品醇二者有85%及以上的比例都是以(+)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不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芒果白兰地香气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桂七芒果为原料,6种酿酒酵母(M型、P型、A型、R型、E型、C型)为发酵剂制备原芒果白兰地,使用感官品评、气相色谱(GC)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型酵母酿造的芒果白兰地香气浓郁且清香、口感清冽,而其他酵母具有异味,口感不协调,酒体粗糙、粗劣等问题。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得知,C型酵母产生的酸类物质含量较高,M型酵母产生的醇类、醛酮类物质含量较高,P型酵母产生的酯类物质含量较高,R型酵母产生的芳香类物质含量较高,A型酵母与E型酵母产生的各类挥发性化合物不突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型酵母酿制的白兰地风味物质组成明显区别于其他组,对其影响较大的风味物质主要是乙酸和甲酸乙酯。  相似文献   
108.
黄酒陈酿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陈酿时间的黄酒原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黄酒酒龄的延长,黄酒主要理化指标酒精度、pH值、总酸、总糖等指标没有显著变化;总多酚在贮存期间呈下降趋势,尤其贮存前6年,降低率达到了27.6%,阿魏酸、槲皮素和原儿茶酸是引起多酚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贮存期间,氨基酸尤其是苦味氨基酸也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这也是贮存期间黄酒苦涩味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各种风味物质在贮存期间的变化规律不同,但总的趋势是醇和酸含量在降低,而酯类、醛类的含量在增加.5-甲基糠醛作为啤酒的老化指标,在该研究中含量从初始的3.06g/L上升到了113.34.g/L.  相似文献   
109.
优化养生酒生产工艺中药材有效成分超声提取条件。以浸出物为指标,考察酒精浓度、料液比、超声提取温度对药材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药材有效成分最佳超声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对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程度为料液比超声提取温度酒精浓度。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为酒精浓度55.91%vol、料液比1∶9.12、超声温度55℃、超声时间20 min。优选的超声提取条件可靠性高,操作简单、高效、节约成本,具有良好的实际指导意义,可应用于养生酒生产工艺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0.
喇叭线对音响系统有多大影响?这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论的问题。有人说它对音质影响很大,要想获得最佳音质就必须使用高档喇叭线;有的人则说它影响不大,使用一般的导线来连接喇叭即可。由于这些意见大多数来自各人的主观感觉,缺乏客观论证,所以谁也说服不了谁,对喇叭线的客观测试报告也比较少见。原文作者查尔斯·汉森(CharlesHansen)结合喇叭线的相关理论,对几款喇叭线和一款普通软线进行了测试对比,还用SPICE计算机模拟程序对它们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比较。江伟先生特按其原文编译出来供爱好者和生产厂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