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凝析气藏在注气的过程中会出现注入气、注入气与凝析气的混合带和凝析气3个明显不同的段塞,在混合带中注入气会与凝析气发生分子扩散。目前,众多学者已经进行了很多注入气与原油的扩散实验,也计算了相关的多组分物系扩散系数,但计算过程非常复杂,求得扩散系数的时间也较长。为此,通过研究多组分分子扩散系数,分析Maxwell-Stefan扩散系数和Fick扩散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了凝析气藏注气混相带中气-气扩散系数。计算结果表明:与二元物系扩散系数相比,多组分分子扩散系数的计算更加的复杂,Maxwell-Stefan扩散系数与Fick扩散系数计算的结果近似相等;Fick扩散系数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和热力学非理想性两种因素的影响,其计算与研究较不方便,通常可以用Maxwell-Stefan扩散系数进行近似代替。上述研究成果对凝析气藏的注气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渗吸实验作为注水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驱油机理实验,对油田注水吞吐措施参数优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设计两组渗吸实验,分别研究了三塘湖油田NJH区块砂岩、M56区块凝灰岩渗吸规律,并针对M56区块凝灰岩进行了压力、含油饱和度、油水黏度比、表面活性剂等渗吸影响因素研究。实验表明:直径为2.5cm,长度大于直径1.5倍的小直径岩心在渗吸初、中、后期呈现明显规律:渗吸初期渗吸速度快,渗吸中期渗吸速度减慢,渗吸后期渗吸速度趋于零,渗吸达到平衡。渗吸采收率的增长趋势也是由快至慢的过程。而不同渗吸影响因素实验因子的设计结果表明:压力、含油饱和度、油水黏度比、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渗吸采收率及渗吸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为了研究英东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在室内开展细管实验和长岩芯驱替实验,确定注气开发的最小混相压力及不同注入开发方式下的驱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英东油田注气开发方式应为非混相驱;直接气驱、气水交替驱和水驱后气水交替驱这3种不同的注气开发方案中,气水交替驱的驱油效率最高,可达到58.41%。 相似文献
44.
从水平井多级压裂技术入手,在考虑原始井筒周围地应力分布状态的基础上,结合弹性力学理论和岩石拉伸破裂理论,分析压裂过程中裂缝的形态、裂缝参数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45.
汪周华王记俊杨洪志陈中华袁玉凤 《特种油气藏》2013,(6)
利用单井吞吐注气技术,解决衰竭式开发低渗气藏反凝析污染问题。以安岳气藏岳101 井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吞吐注气前后开采效果为评价标准,优选该井吞吐注气最优参数。研究表明注入气体对油相“抽提”作用及“气驱油”效应是解除低渗凝析气藏反凝析污染的重要机理;以最优参数注气,可使天然气采出程度增加 2.794%、凝析油采出程度增加 0.468%。研究成果对高效开发此类凝析气藏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6.
以国内某油田为例,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开展注伴生气和干气膨胀实验测试,分析不同类型注入气体对原油相态特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气量增大,原油的膨胀系数、泡点压力、气油比逐渐增大,原油粘度、密度逐渐降低。比较注伴生气和干气实验结果,发现注伴生气后原油膨胀系数较大、降低粘度效果最好,原因是伴生气中间烃含量高于干气。... 相似文献
47.
桥口气藏凝析油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实际凝析气体系分别在PVT筒和实际岩心中进行了衰竭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VT筒比岩心中衰竭实验凝析油采收率低得多。为了探讨造成凝析油采收率差别的原因,首先测试了临界流动饱和度,继而做出了标准常规相渗曲线(氮气驱煤油)以及平衡油和平衡气在高温高压下相渗曲线。利用两种相渗曲线及GEM油藏模拟软件分别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采用常规相渗曲线所预测的凝析油采收率与PVT中凝析油采收率相近,采用平衡油气相渗曲线所预测的凝析油采收率与用岩心衰竭实验测试的凝析油采收率相近,这表明平衡相渗曲线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岩心条件下油气的渗流状况。 相似文献
48.
49.
50.
针对酸性天然气藏开发易生成水合物,堵塞井筒及生产管线的问题,运用定温搜索压力法,对中国西部地区2个高含CO2的天然气藏气样进行水合物生成条件实验测定。研究表明:天然气中高CO2含量提高了地层水中HCO-3的离子含量,从而增加了地层水的矿化度;与纯CH4气体相比,相同温度条件下,CO2的存在显著降低了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所需的地层压力。对于目标天然气流体,在低矿化度地层水中,生成水合物条件与在纯水中没有明显差别;在较高矿化度(16 970.7 mg/L)地层水中生成天然气水合物压力显著高于纯水体系。进一步基于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所合成水合物的分解焓为62 kJ/mol,生成的天然气水合物为Ⅰ型结构。最后结合实验数据和生产动态数据,对目标气藏开发过程水合物生成特征进行分析,预测井筒内是否生成水合物以及出现水合物的井筒位置,该研究为现场生产预防水合物生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