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4篇
轻工业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城乡建筑迅速发展,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部件——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用量越来越大,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问题和人身财产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但从笔者在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企业及其  相似文献   
22.
生产菌种及环境微生物与腐乳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乳作为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其中微生物对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腐乳的生产模式为开放式,因此除了发酵菌种以外,来自环境及原材料中的各种微生物都有可能侵入,进而形成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该文归纳了我国各地腐乳生产人工接种常用菌种,并对其生长特征、与腐乳品质关系进行总结;此外,全面阐述了腐乳在生产过程中侵入的非人工接种微生物,并详细介绍了其中霉菌、酵母、芽孢杆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研究及其对腐乳品质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旨在为腐乳及其相关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后续腐乳多菌种混合发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
该研究旨在利用外源蛋白酶和曲霉菌YL001缩短沙丁鱼鱼露的发酵周期。将沙丁鱼鱼肉分为2组,一组仅用外源蛋白酶发酵(鱼露A),另一组用外源蛋白酶和曲霉菌YL001复合发酵(鱼露B)。2组样品先在35℃下发酵30 d,然后在室温下继续发酵150 d。结果表明,发酵180 d后,鱼露A、B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7.6和10.6 g/L,鱼露A和B的可溶性总氮含量分别为14.2和16.3 g/L。根据鱼露的行业标准SB/T 10324—1999,只有鱼露B达到了一级鱼露的标准。与鱼露A相比,鱼露B中氨基酸态氮和可溶性总氮的含量分别提高了39.5%和14.8%。另外,鱼露B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特别是谷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鱼露A。同时,GC-MS分析显示,只在鱼露B中检测到了3-甲基丁醛和2-甲基丁醛等鱼露的特征性风味物质;而且感官评价也表明鱼露B具有较好的风味。因此,利用外源蛋白酶与曲霉菌YL001复合发酵不仅可以缩短鱼露的发酵时间,还可以改善其风味。  相似文献   
24.
褐藻胶寡糖因其内在的生物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褐藻胶裂解酶可将褐藻胶降解为褐藻胶寡糖,基因工程技术为高效生产褐藻胶裂解酶提供了技术方法。从鲍鱼肝胰腺中提取RNA,通过RT-PCR得到cDNA,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褐藻胶裂解酶基因algl,将其与pET-28a(+)载体连接,并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进行高效诱导表达。将工程菌体超声波破碎后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利用Ni-NTA琼脂糖凝胶柱纯化重组蛋白Algl,继而对其进行酶学特性研究。细胞破碎物酶活检测及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为包涵体,相对分子量约为32 000。包涵体纯化、复性后的酶活为15.6 U/mL,比酶活为644.6 U/mg。纯化后的工程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温度35℃;最适pH值为8.0;只能降解多聚甘露糖醛酸(polyM)而不能降解多聚古洛糖醛酸(polyG);催化褐藻胶的K_m值为1.71 mg/mL,V_(max)为19.08 U/mL。重组酶Algl对多聚甘露糖醛酸的底物特异性和适冷性具有潜在的生物技术和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25.
在一定范围内添加辣蓼对酵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辣蓼甜酒曲制作过程中辣蓼添加量、种曲添加量和培曲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分析,以糖化力和发酵力为指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辣蓼甜酒曲的最佳制曲工艺条件为:辣蓼添加量6%,种曲添加量4%,培曲时间72 h,并通过酿酒试验验证辣蓼甜酒曲所制甜米酒酸甜爽口,酒度适宜。  相似文献   
26.
采用大孔树脂对茶皂素粗品进行分离纯化。以茶皂素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洗脱条件。通过考察不同极性的大孔树脂D-101、AB-8、S-8、X-5、HPD-100的吸附与解吸性能,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S-8大孔树脂,并对其吸附和解吸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确定S-8大孔树脂纯化茶皂素最佳工艺条件为:S-8大孔树脂装柱量100 g,质量浓度为0.703 mg/m L的茶皂素溶液110 m L,上样流速3.03 m L/min,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90%,乙醇流速3.03 m L/min,乙醇用量100 m L。在最佳条件下,对含量为47.38%的茶皂素粗品进行分离纯化,最终茶皂素得率为81.74%,回收率为78.29%,含量为85.36%。  相似文献   
27.
啤酒废酵母甘露聚糖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以啤酒废酵母为原料,研究了自溶法制备甘露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将优化后的自溶法和常用的酸碱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对最佳自溶条件在5L 发酵罐中进行了放大实验。结果表明:自溶24h 后,酵母残渣中的甘露聚糖含量达到最高值;制备啤酒废酵母细胞壁的最佳自溶条件为温度50℃、NaCl 2%、pH6,此条件下,酵母自溶残渣中甘露聚糖含量达到164.95mg/g,优于传统的酸法、碱法;自溶因素的重要性次序为:温度> NaCl浓度> pH 值。放大实验结果表明,最优自溶条件下甘露聚糖含量达到149.00mg/g。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工业醋酸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 AS1.41)和果醋专用醋酸菌(Acetobacter sp.LO2)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李子醋的成分差异,分别采用HPLC和SPME-GC-MS对其有机酸和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适宜条件(35℃、5%体积分数的乙醇)相比,LO2菌株在高温(37℃、5%体积分数的乙醇)、高乙醇(30℃、8%体积分数的乙醇)和高温高乙醇(37℃、8%体积分数的乙醇)条件下发酵的李子醋,其有机酸含量分别下降8.37%、16.73%和8.16%。而AS1.41菌株在高温、高乙醇和高温高乙醇条件下有机酸含量分别下降13.49%、47.03%和71.06%。与AS1.41相比,LO2菌株发酵的李子醋的挥发性成分数量更多(2~10种);对李子醋整体风味贡献最大的酯类和醇类成分相对含量更高(1.47%~14.16%);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更丰富。其中李子醋的相对气味活度值最大的是醋酸异戊酯,主成分分析能将8种李子醋有效区分。LO2菌株发酵的李子醋在有机酸和整体风味上优于AS1.41菌株。  相似文献   
29.
高蛋白酶活力菌株是促进豆豉成熟的重要发酵剂,除此之外,能分泌风味酶也是优良发酵剂的主要特征之一。筛选高蛋白酶活力菌株,并对菌株中风味酶相关功能基因进行研究,对开发高质量豆豉发酵剂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透明圈法初筛,蛋白酶活力测定法复筛出1株高蛋白酶活力菌株B3后对菌株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酶学性质研究,以及确定与风味酶相关的功能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酶。结果表明,优势菌株B3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enbank序列号MZ723401.1),蛋白酶活力达到185.6 U/mL。其酶学特性显示,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7.0。对菌株B3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检索到风味蛋白酶基因AprX和ampS,并预测其编码的丝氨酸蛋白酶和氨肽酶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理化性质、高级结构,同时进行系统发育树的建立和多序列比对研究。其中AprX基因全长为1 329 bp,共编码442个氨基酸,ampS基因全长为1 233 bp,共编码410个氨基酸。两者均编码亲水性蛋白,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都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ro...  相似文献   
30.
植物乳杆菌WUH3(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UH3)是从中国传统腌制黄瓜中分离得到的1株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乳酸菌。该文通过对L.plantarum WUH3进行基因分析和试验验证来探明其性质和应用价值。首先,该文对L.plantarum WUH3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从基因层面分析其潜在特性,结果显示,该菌株含有与细菌素合成相关的多种转运蛋白基因,以及3种细菌素:Plantaricin_EF、Pediocin和Enterocin_X_chain_beta,表明该菌株具有细菌素的合成分泌能力。一系列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可分泌蛋白质类细菌素,其分子质量为4.1~6.5 kDa,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21℃,30 min)和pH稳定性(pH 2~11)。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细菌素对多种腐败菌和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具备广谱抑菌性;其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表面,致使其细胞膜破裂,从而发挥抑菌性能。最后,该文对L.plantarum WUH3进行安全性分析,发现其为非人类致病菌,可被应用于食品防腐领域。该研究为L.plantarum WUH3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