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1.
朋友,是否想让你的U盘插上电脑后不再出现的老掉牙的系统自带图标,而是如左图那样的个性印章?OK,follow me,打造一个个性U盘图标,让“我的U盘跟我姓”。[编者按]  相似文献   
92.
采用熔融-猝冷法制备了Dy3+掺杂的Ge-Ga-S玻璃样品,用差热分析法分析了玻璃的热学稳定性,研究了该玻璃样品的吸收光谱性质.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了Dy3+的振子强度、自发辐射跃迁几率、辐射寿命、荧光分支比等光谱参数,并拟合了相应的强度参数Ωt(t = 2,4,6).探讨了862 nm波长激发下玻璃上转换发光的机理,以及掺杂离子浓度与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862nm激光泵浦掺杂0.5 wt% Dy3+的玻璃样品,可以观察到很强的576 nm的黄光,对应于Dy3+4F9/2→6H13/2的跃迁.  相似文献   
93.
丁明  潘浩  史盛亮  余杰  沈祥 《太阳能学报》2019,40(3):656-665
针对交流微电网规划问题,建立考虑微电网线路拓展的优化规划模型:以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购电成本及系统损耗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系统功率平衡、系统支路数、分布式能源出力、节点电压偏差等约束条件,基于JAVA平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调用Cplex行拓展时,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94.
介绍了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省"重中之重"学科的建设过程中,部分团队利用学科平台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并开展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总结了相关培养的方法、管理制度与实践效果,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95.
掺Er3+碲酸盐玻璃光谱性质和热稳定性的提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摩尔组分百分比为70TeO2-20(ZnO、WO3,AlO1.5)-9NaO0.5-1ErO1.5的碲酸盐玻璃样品.测量了玻璃样品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用差热分析方法(DTA)测试了玻璃的热稳定性.结合Judd-Ofelt理论和McCumber理论分别计算得到了三种玻璃样品的强度参数Ω1(t=2,4,...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Bi2O3-B2O3-BaO三元系统的玻璃形成区,给出了该三元系统玻璃形成范围.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60Bi2O3-(40-x)B2O3-xBaO(x=5,10,15,20)和65Bi2O3-25B2O3-10BaO(以摩尔计)的5组高Bi2O3含量的Bi2O3-B2O3-BaO玻璃样品.测试了玻璃样品的折射率和吸收光谱,根据经典的Tauc方程计算了间接允许光学带隙和直接允许光学带隙,计算了样品的能量带隙,并估算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aO含量的增加,玻璃样品折射率逐渐增大,但Ba2 对玻璃折射率的影响要远小于Bi3 ;玻璃样品的紫外吸收增强,光学带隙和能量带隙逐渐减小,光学带隙和能量带隙的比值约为1:1.2.  相似文献   
97.
硫系玻璃具有较小的热差系数和较宽的光谱透过率,适合模压成型,在红外镜头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红外材料光学特性检测与表征难题,设计了检测与表征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检测装置。给出样片的透射谱、反射谱、传输损耗、调制传递函数(MTF)、近红外透射图像,以及由硫系玻璃装配成功的某导航镜头的MTF。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样片的透射光谱、近红外透射图像和中远红外MTF表征样品内部缺陷和均匀性。该研究为硫系玻璃检测规范与标准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8.
通过分析现行保障性住房质量监管体系存在的难点、疑点,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影响质量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