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25篇 |
免费 | 164篇 |
国内免费 | 11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3篇 |
综合类 | 218篇 |
化学工业 | 463篇 |
金属工艺 | 189篇 |
机械仪表 | 259篇 |
建筑科学 | 247篇 |
矿业工程 | 198篇 |
能源动力 | 77篇 |
轻工业 | 422篇 |
水利工程 | 120篇 |
石油天然气 | 169篇 |
武器工业 | 41篇 |
无线电 | 24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40篇 |
冶金工业 | 164篇 |
原子能技术 | 44篇 |
自动化技术 | 2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110篇 |
2018年 | 102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160篇 |
2013年 | 151篇 |
2012年 | 161篇 |
2011年 | 192篇 |
2010年 | 166篇 |
2009年 | 164篇 |
2008年 | 156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143篇 |
2005年 | 122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77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10篇 |
1977年 | 5篇 |
1962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大采高采场覆岩结构特征及运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运用关键层理论研究了采场覆岩结构特征及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垮落带及断裂带高度与覆岩关键层的分布特征密切相关,大采高的垮落带及断裂带高度大于相同煤厚分层开采相应的高度,且随采高增大呈台阶状上升,此研究是大采高条件下采场矿压控制、地表塌陷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3.
114.
115.
116.
油田特高含水阶段,调剖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工艺措施。按照SY/T 5590-2004《调剖剂性能评价方法》研制了新型凝胶颗粒,介绍了新型凝胶颗粒的波动驱油调驱机理和主要技术指标,密度0.8~1.5g/cm3,膨胀倍数3~6倍,耐温90~120℃,不受矿化度影响,弹性和韧性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制定了选井原则。从注入设备、段塞的优化组合及压力和排量控制等6个方面总结了现场应用中的经验和认识。现场施工35口井,水井有效率100%,对应油井件效率65.8%,累计增油12,580t。 相似文献
117.
118.
为实现农林废弃物豆秸秆最大价值化利用且有效应用于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吸附,以农林废弃物豆秸秆为原料,采用碱活化炭化-酸刻蚀结合法制备出多孔炭SSC-800。利用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仪(XRD)和氮气的吸附/脱附对豆秸秆基多孔炭SSC-800进行性能分析,研究了多孔炭SSC-800添加量和溶液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剖析炭材料对亚甲基蓝染料的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当原料与活化剂比例仅为1∶2时,制备的SSC-800其比表面积达到2 101.28 m2/g,其中微孔比表面积为1 753.19 m2/g。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去除率高达99.6%,最大吸附量可达到1 369.08 mg/g;多孔炭SSC-800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属于单分子吸附类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19.
为提高粉末颗粒物料自动称量精度和安全性,设计了一套采用减重称量法进行称量、分装的设备,阐述了该设备机械结构的组成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控制系统使用西门子PLC、PROFIBUS-DP现场总线、触摸屏,通过远程操作实现了料箱传送、物料称量和装箱、成品存放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0.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装修中电气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焦点,为确保住宅安全用电,从住宅用电负荷设计,住宅配电系统设计以及接地故障防范要点等角度,结合住宅使用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