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38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物性整体较差,影响单井产量的现状,综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资料,对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压实作用、伊利石和铁方解石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当黏土矿物中绿泥石的体积分数低于1.5%时,与渗透率呈正相关,当高于4.0%时,与渗透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区内成岩序列依次经历了机械压实→绿泥石衬里形成→石英次生加大→长石颗粒溶解→自生高岭石形成→石英雏晶沉淀→自生伊利石形成+玫瑰花状、片状绿泥石→(石油充注)→晚期铁方解石充填等阶段。结合镜质体反射率(Ro)、古温度、矿物特征以及孔隙组合类型判定研究区处于中成岩A期。  相似文献   
3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3亚段页岩油风险勘探突破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2年3月,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区的延长组7段3亚段(长73亚段)的泥页岩层系实施的LY1H风险探井试油获得116.8 t/d的高产油流,试采期平均原油产量达15.8 t/d,实现了页岩油新类型和新层系的重大勘探突破。基于LY1H井钻探成果,系统梳理了长73亚段页岩油成藏地质条件及试油试采特征,分析了页岩油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以期为下一步落实规模储量提供指导。研究表明:长73亚段的砂质岩类具有单层厚度薄、砂体横向延伸短、粒度细、泥质含量高的特征,且受长73亚段高有机质丰度的厚层状泥页岩强生、排烃作用的影响明显,含油饱和度高。长73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与其夹持的多套薄层状粉—细砂岩组合具有有利的源-储配置关系,高含油性、微裂缝发育、高气油比均有利于砂质岩夹层内页岩油的富集高产。LY1H井水平段油层表现为强非均质性,为提高页岩油的动用程度,设计了"前端可溶球座细分切割+后端连续油管水力喷砂精准压裂+新型绳结暂堵剂"的一体化组合式差异化压裂改造工艺,采用纳米驱油变黏滑溜水,促进了油水充分置换,缩短了试油周期,并制定了合理的排采制度,有效提高了试油效率。LY1H井的勘探突破证实,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区的长73亚段厚层状泥页岩所夹持的薄层状砂质岩类具备页岩油规模富集的地质基础,通过水平井大规模压裂改造工艺可提高其开发效率,是长庆油田下一步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和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33.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2沉积期,构造相对稳定,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湖岸线在东南部小规模迁移,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构成了该区沉积骨架。在对大量薄片和岩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X-衍射、阴极发光等实验手段,对长82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早期绿泥石膜的发育对抵抗压实作用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早期方解石易与有机酸发生溶解反应,形成次生孔隙,改善储层物性,溶蚀作用极大程度地改造了储层物性,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途径;压实作用破坏了成岩早期原生孔隙,晚期铁方解石堵塞孔隙,形成局部强钙质胶结区。沉积成岩作用对油气的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高值区决定了储层发育的形态及规模,在此基础上,受后期成岩作用改造的绿泥石胶结剩余粒间孔相和长石溶蚀+剩余粒间孔相是该区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34.
作者对环县地区长8油层组进行了详细的物源、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物性、储层评价及今构造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长8油层组的油气圈闭类型及油气富集规律,认为油气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水下分流河道为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油气富集程度具体受砂厚、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控制,根据砂厚、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参考已有的试油数据,将长8油层组的有利区块分为3类,进而对长8油层组优选出3个一类有利区块、2个二类有利区块和2个三类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3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储层表现为强压实、强胶结的致密化特征,其中伊利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的大量存在是导致储层致密的重要原因。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RD等测试资料结合沉积、成岩环境分析,研究了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主要黏土矿物的微观赋存状态,并刻画了宏观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形成机理及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长7段致密储层黏土矿物中伊利石含量最高,占黏土矿物总量的近60%,其次为绿泥石,占总量的30%以上,高岭石含量较低;受物源区母岩特征、砂岩成因类型、沉积环境、成岩流体性质等因素影响,各种黏土矿物平面分布具有差异性,陇东地区伊利石含量特别高,陕北地区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相对较高;黏土矿物对陕北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最显著的影响表现为绿泥石膜对原生孔隙的保护及高岭石对孔隙的充填;而对陇东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最显著的影响则表现为伊利石对原生孔隙的普遍充填分割。沉积环境和原生孔隙条件的差异及自生黏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物质、流体复杂作用造成现今不同地区长7段致密储层孔隙发育特征的差异,并对开发特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6.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形成富集机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页岩油是亟待开发利用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岩石地球化学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富集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长7段沉积了平均残余有机碳丰度达7.4%的特高丰度富有机质泥页岩,该套泥页岩中发育丰富的微纳米孔隙,为页岩油的富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长7段页岩油富集的主要机制包括:①高有机物生产力和强还原水体令长7段沉积期的超富营养化湖盆中的有机质得以有效保存,形成高有机质丰度的泥页岩,为页岩油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②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生油能力强、转化效率高、排油强度大,为页岩油的规模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③有机质吸附与孔隙容留双机制的页岩油赋存方式,为页岩油的富集提供了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37.
尤源  a  牛小兵  a  李廷艳  a  杨孝b  淡卫东  a 《新疆石油地质》2016,37(2):1-1
为揭示致密砂岩复杂的孔隙结构特征,应用高分辨率CT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砂岩样品开展了定量研究。利用CT阈值差异识别样品中的孔隙和喉道,从而获得致密砂岩高精度二维及三维孔喉图像;应用数字岩心方法建立致密砂岩孔隙网络模型,并根据模型中的定量参数分析,获得孔隙及喉道的半径分布及其对储集空间的贡献率、孔喉连通性等特征,实现了长7段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定量表征:长7段致密砂岩微米级孔喉连续分布;半径大于2 μm 的孔隙是长7段致密砂岩的主要储集空间;孔隙、喉道间具有一定的连通性,配位数主要为1~3. 应用高分辨率CT技术可定量表征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8.
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和镜下薄片鉴定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露头剖面的下古生界存在油苗.为了明确油苗的来源,采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在对潜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及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对油苗和潜在烃源岩的正构烷烃分布特征、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布特征、萜烷类分布特征及甾烷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油源对比和构造演化史恢复的方法,明确了油...  相似文献   
39.
随着物联网环境应用范围的扩大,用户隐私保护正成为一个重大的挑战,其中用户敏感信息的安全性是目前研究的难点。根据物联网环境下的主流网络制式,本文定义了敏感信息全局生命期的若干特征属性,在系统感知层对敏感信息进行特征识别,并设计相关规则标记敏感信息动态安全级别,度量特征属性与实时泄露场景的关联性,进而采用基于身份的加密方法(IBE)对敏感信息部署加密方案,最后在中间层及应用层部署补丁分发机制预防感知层的防护失效,从而实现敏感信息在全局生命期中面向泄露场景的安全防护模型。实验针对三种异构网络环境下敏感信息的泄露场景进行测试,证实了系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40.
光栅投影三维测量的原理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光栅投影三维测量技术的原理进行了综述,并就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状况,对测量中的关键技术,如相位测量、解相位、面形连续性、数据配准和拼接等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该测量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