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1篇
无线电   3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的《地平线报告》作为对未来教育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的重量级之作,一直受到相关研究者的关注。在《2011年地平线报告:未来五年改变教育的六大技术》中指出,未来四至五年,手势计算(Gesture-Based Computing)和学习分析(Learning Analytics)这两项技术将更深刻影响教育机构。根据学习分  相似文献   
22.
蔡学佳  张海  王以宁 《中外电器》2011,(13):145-147
域外采风的视线,一直在关注着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的最新发展。2010年11月,美国发布了一份题为《改变美国教育:技术增强的学习——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2010》(简称NETP2010)的重要文件。这份文件期望通过对教育信息化的革新,重构美国的学校,重构教育中的基础建设,最终从衡量“在座位上的学习时间”转移到衡量“学习效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  相似文献   
23.
钟丽楠  张海  王以宁 《中外电器》2012,(10):121-122
美国2010年的国家教育计划曾提出:从根本上讲,教学是一种社会和情感的融合。当今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共享和交流,为此一些在线学习社区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平台。它突破教育工作者传统的孤立状态,使他们能够与同行合作,并可以通过世界级专家的指导来改善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24.
张海  高键  王以宁 《中外电器》2011,(20):79-82
物联网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方式。本期,“域外采风”栏目将对美国ossabaw岛K-12泛在教育网系统的构建和应用进行介绍和探讨,以期帮助我国中小学教师了解当前世界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教育应用的最新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25.
香港:促进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的指数在不断增长,数字文化日益普及,21世纪的公民为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必须掌握信息和通信技术技能。各国纷纷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来实现公民信息能力的培养,其中我  相似文献   
26.
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实际应用专业软件和使用信息技术设备,人们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体育中使用信息技术是否有效,仍然是一个广受争议的问题。英国教育标准委员会的报告中曾提到:“在中等教育的体育课堂中,较少使用信息技术被视作是该学科教学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7.
域外采风的视线,一直在关注着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的最新发展。2010年11月,美国发布了一份题为《改变美国教育:技术增强的学习——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2010》(简称NETP2010)的重要文件。这份文件期望通过对教育信息化的革新,重构美国的学校,重构教育中的基础建设,最终从衡量在座位上的学习时间转移到衡量学习效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这份文件对我国未来的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为此,NETP2010解读系列文章将对这一计划进行系统的介绍和解读,文章中的案例和专家视角为编译团队特别组织、采访,期待能带给每个人一个新的视角、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8.
物联网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方式。本期,"域外采风"栏目将对美国Ossabaw岛K-12泛在教育网系统的构建和应用进行介绍和探讨,以期帮助我国中小学教师了解当前世界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教育应用的最新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29.
域外采风的视线,一直在关注着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的最新发展。2010年11月,美国发布了一份题为《改变美国教育:技术增强的学习——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2010》(简称NETP2010)的重要文件。这份文件期望通过对教育信息化的革新,重构美国的学校,重构教育中的基础建设,最终从衡量“在座位上的学习时间”转移到衡量“学习效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这份文件对我国未来的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为此,NETP2010解读系列文章将对这一计划进行系统的介绍和解读,文章中的“案例”和“专家视角”为编译团队特别组织、采访,期待能带给每个人一个新的视角、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