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篇 |
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篇 |
综合类 | 6篇 |
化学工业 | 77篇 |
机械仪表 | 22篇 |
建筑科学 | 31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102篇 |
轻工业 | 3篇 |
石油天然气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吸收式与吸附式制冷的技术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原理上十分相近、但在许多方面又表现出各自独有特性的吸收式和吸附式这两种制冷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3.
104.
热管技术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热管技术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别对传统热管、热虹吸热管及分离式热管型吸附制冷系统的研究成果和典型样机做了阐述.为了减少双吸附器、双冷凝器、双蒸发器结构的硅胶-水吸附制冷机组的冷量损失,采用热虹吸热管技术实现了两蒸发器间工作状态的自动切换,该机组能够有效利用65~85℃范围内的低温热源,可提供6~10kW的制冷量,系统COP为0.31~0.43;采用同样技术的小型紧凑式固体吸附制冷空调机在典型空调工况下其COP为0.34;基于分离式热管技术的渔船用复合吸附制冰机解决了高温尾气及海水对吸附床的腐蚀问题,吸附床的加热解吸、冷却吸附及回热过程均由无外加驱动力的多功能热管完成.热管技术的应用强化了吸附机组的传热性能,进而提高了机组的制冷能力及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5.
建立了基于吸附-再吸附原理和内部回热技术的双效双重热化学吸附制冷实验系统,对其可行性及工作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双效双重热化学吸附制冷热力循环技术用于制冷空调领域是完全可行的,在每次循环过程中由外界热源输入一次高温解吸热可实现四次冷量输出;当采用NiCl2为高温盐吸附剂、MnCl2为中温盐吸附剂、BaCl2为低温盐吸附剂、NH3为制冷剂时,在加热温度为265℃、制冷温度为15℃、冷却温度为30℃的工况下,双效双重热化学吸附制冷循环的COP达到1.1。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吸附制冷阶段和再吸附制冷阶段冷量输出过程的制冷功率变化特性,发现再吸附过程吸附反应强于吸附反应。 相似文献
106.
为解决夏热冬冷地区冬季供暖问题,本文设计了空气源热泵结合小温差换热风机盘管末端的分布式空调系统。实验研究表明:在冬季典型工况下采用35℃左右的热水供暖,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P)可达3.0;在夏季典型工况下采用10℃左右的冷水制冷,系统制冷COP也在3.0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小温差换热末端降低了机组设定出水温度,改善了机组的运行工况,提升系统的能效比。系统解决了目前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低温工况下供暖能效低、舒适性差等问题,为解决我国南方冬季供暖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07.
建立了燃气内燃机驱动的冷热水联供系统,测量了空调名义工况条件下机组的制冷和供热性能,并实验研究了内燃机的转速对机组制冷和供热的影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空调名义工况条件下的制冷量467.1kW,供热量为148.7kW,一次能源利用率达1.9,与常规电制冷+锅炉供热相比能源节约率达37.8%。在实验测试的内燃机转速范围内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余热回收供热量随内燃机转速的降低而降低,但制冷系统和冷热水联供系统能源利用率均随内燃机转速的降低而升高,表明机组在部分负荷运行时,应优先调节内燃机的转速,从而确保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率。该联供系统有效回收利用了内燃机的余热,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商业化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08.
109.
余热驱动的吸附式汽车空调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吸附式制冷的环保特点进行了论述。对汽车发动机的运行进行了能量分析。设计建造了用于发动机排气余热能量回收的吸附式制冷系统,该系统用燃烧器排出的烟气模拟发动机的排气,采用活性炭/氨作为工质对。对该制冷系统进行了分布参数的仿真计算,并进行了实验。该系统的COP可以达到0.11,可以有效的回收发动机排气的余热。 相似文献
110.
变频空调制热工况仿真模块的开发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能源部动态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动态能耗计算的变频多联空调(VRF)能耗算法,并开发相应的计算模块;同时,建立VRF实验测试系统,在冬季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能耗仿真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平均供热量和耗电量误差分别为34.97%和26.51%,VRF能耗计算模块能够追踪EnergyPlus负荷计算的精度,并且正确反映机组的能耗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