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7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篇 |
综合类 | 35篇 |
化学工业 | 14篇 |
金属工艺 | 117篇 |
机械仪表 | 21篇 |
建筑科学 | 9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9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10篇 |
武器工业 | 46篇 |
无线电 | 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6篇 |
冶金工业 | 17篇 |
自动化技术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采用扩散连接制备了镁/铝层状复合材料,进而采用热处理改善界面结合性能,最后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初步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状况。结果表明,采用400℃/30MPa/10min、400℃/40MPa/10min和400℃/30MPa/20min3种条件均可获得连接较好的层状复合材料,但400℃/30MPa/10min条件下扩散层不明显;利用热处理可以改善界面结合状况,对于扩散层明显的复合材料,热处理可以大大增加扩散层厚度;扩散层的纳米硬度比基体高约3倍,弹性模量介于镁合金的与铝合金的之间。 相似文献
112.
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添加稀土元素La,Ce的93W-4.9Ni-2.1Fe合金,研究不同稀土元素及不同稀土含量对高密度93钨合金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稀土元素La,Ce的加入,减少了杂质元素氧在钨-粘结相界面的偏析,减小了钨颗粒的连接度,从而改善了钨合金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合金的动态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稀土元素的合理添加量为0.10%~0.15%。 相似文献
113.
采用“中断浸渗”方法获得保留了“浸渗前沿”的样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了浸渗界面上的形貌和成分变化,深入讨论了浸渗界面推进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采用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手段观察了复合材料显微形貌,探讨了界面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浸渗界面推进过程中熔体中的Mg富集在浸渗前沿的预制体上,并与预制体发生反应;Al/Si3N4界面反应产物AlN相形成“楔形”向Si3N4单元心部推进,细观上呈现含毛细通道的胞状辐射形貌,大量毛细通道确保了Al和Si3N4之间的置换反应持续进行:Al与Si3N4的置换反应产物Si绝大部分溶解在铝镁合金熔体中。 相似文献
114.
提出了功能梯度热障涂层隔热与应力缓和的组合设计思想,给出了材料基本物性参数物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首先由隔热能力确定不同层数对应的成分分布指数,继而进一步计算出与之匹配的轴向及径向应力分布情况,最后结合涂层材料的制备成本,确定了满足组合设计准则的涂层结构。 相似文献
115.
研究了Ni-Mn合金的烧结工艺以及热处理工艺对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选择较低露点的H2烧结Ni-Mn合金可以得到较高的密度.热处理的冷却速度影响Ni-Mn合金的显微组织,即慢冷时Ni-Mn固溶体分解形成λ相和α-NiMn3,快冷能够抑制固溶体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16.
研究了等离子喷涂TiO2涂层在激光热冲击条件下激光输出功率对涂层损伤的影响,并探讨了涂层的损伤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激光输出功率的增大,TiO2涂层损伤加剧,当激光输出功率为3900W时被击穿;基体上产生热影响区;TiO2涂层在激光热冲击下的微观损伤形貌主要以放射板条状组织和枝状组织为主,并存在大量的裂纹;TiO2涂层消耗激光能量的方式主要是熔化与再结晶并辅以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在金刚石维氏压头上施加单次压缩脉冲,压头动态压入材料获得动态压痕,建立动态硬度测试系统;测试了2A12铝合金、45钢、AZ31镁合金、AD95氧化铝陶瓷等典型材料的动、静态硬度.结果表明:所测试材料的动态硬度均高于静态硬度,在高应变率加载条件下,材料具有更高的压入变形抗力.金属材料动态硬度较静态硬度提高的幅度与材料的晶体结构类型有关,反映了被测材料的应变率硬化能力;而陶瓷压痕区材料受到周向材料惯性约束作用,裂纹形核和生长被抑制,动态硬度较静态硬度大幅提高.动态硬度可以有效表征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