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5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篇 |
综合类 | 35篇 |
化学工业 | 13篇 |
金属工艺 | 116篇 |
机械仪表 | 21篇 |
建筑科学 | 9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9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10篇 |
武器工业 | 46篇 |
无线电 | 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6篇 |
冶金工业 | 17篇 |
自动化技术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以正硅酸乙酯、氨水和去离子水为原料,采用水解缩合法在不同醇作溶剂的条件下合成亚微米级二氧化硅微球.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其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着重研究反应介质对二氧化硅微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剂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反应所得粒子的粒径越大,其球形度也越好,为制备不同粒径、均匀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12.
Ti-6Al-4V合金绝热剪切带的演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技术,对双态组织和片层组织Ti-6Al-4V合金帽形试样进行动态加载实验,通过控制加载时间(50,60和80μs)来研究绝热剪切带随时间的演化过程.微观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组织中绝热剪切带的宽度有一个发展过程,随着入射波加载时间的延长,绝热剪切带逐渐变宽;当加载时间为60μs时,两种组织钛合金中的绝热剪切带演化过程相同,均是在剪切应力下微观组织的拉长、细化和碎化;当加载时间为80μs时,双态组织中绝热剪切带的演化过程仍然是带内晶粒的进一步细化,而片层组织中的绝热剪切带中可能发生了动态再结晶.绝热剪切带演化过程的不同导致了绝热剪切带宽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13.
314.
研究冷却速率对Al_(0.6)CoCrFeNi高熵合金粉体的影响。使用高压气雾化法制备Al_(0.6)CoCrFeNi球形高熵合金粉体,通过调整粉体粒径可以获得不同的冷却速率。基于凝固模型计算,获得冷却速率和粉体直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粉体中FCC相的含量逐渐减小;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随着冷速的增加,粉体由FCC+BCC双相结构逐渐转变为BCC单相结构;随着冷速从3.19×10~4K/s增至1.11×10~6K/s,粉体的显微组织表现出从平面晶到等轴晶的转变。 相似文献
315.
针对W-Ni—Mn合金难烧结致密的问题,通过在原料中添加合金元素(活泼的或低熔点的)来改善其烧结特性,提高其致密度。通过对烧结体显微组织分析,发现Al和Si元素能够还原合金中的MnO,净化粘结相:Sn,Zn能够降低合金的烧结温度-2种途径都有效地提高了该合金的致密度。 相似文献
316.
应用界面润湿理论从热力学角度计算了铝熔体和Si3N4陶瓷存在界面反应时的润湿角;通过测量不同浸渗时间下浸渗厚度,结合浸渗动力学模型,获得实际浸渗过程中铝合金熔体与Si3N4多孔预制体之间润湿角,并将该试验结果与上述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研究表明:Al/Si3N4界面反应过程对熔体与预制体的润湿起到重要作用;应用界面润湿理论计算得到T=1223K(950℃)时,Al/Si3N4界面实际接触角θ值为60.2°,界面反应对界面接触角的贡献达到47.6°,计算结果与浸渗动力学试验吻合。 相似文献
317.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在1850℃烧结温度、升温速度200℃/min、保温3min、压力50MPa条件下制备了ZrB2—20%SiC(体积分数,下同)超高温陶瓷材料。通过不同温度下单次和5次重复热震(水淬试验)后测试材料的残余强度来评价ZrB2一SiC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通过SEM分析研究材料的热震损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震温度的提高,ZrB2-SiC材料热震后的残余强度逐渐降低,但1400℃热震后形成的玻璃相,对裂纹有修补、愈合的作用,提高了试样的残余强度。单次热震的损伤机制主要是微裂纹的产生。5次热震后试样的残余强度与相同温度下的单次热震相比要低很多,5次热震的损伤机制是氧化和微裂纹的共同作用。ZrB2-SiC材料的抗热震试验结果显示了该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318.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在不同的烧结温度下对ZrB2-SiC超高温陶瓷进行烧结,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烧结体致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分别为1650℃、1750℃、1850℃和1950℃,升温速度为200℃/min,保温时间为1min,压力为50MPa时,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烧结体的致密度呈上升趋势。当烧结温度高于1850℃时,烧结体的致密化过程明显加剧;通过对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得的试样的XRD谱图分析发现,当温度高于1850℃时ZrB2-SiC陶瓷中的SiC相会发生3C相到4H相的转变,这可能就是当烧结温度高于1850℃时烧结体致密度会急剧上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319.
本文通过分析我公司WD615、6160柴油发动机产品在装配过程中,因键槽对称度超差而出现的质量问题,较全面地介绍了坐标测量机关于轴类键槽对称度的测量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20.
大气等离子喷涂Sm2Zr2O7热障涂层的微观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Sm2O3和ZrO2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热喷涂用Sm2Zr2O7粉末,并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Sm2Zr2O7热障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了Sm2Zr2O7粉末和Sm2Zr2O7涂层的微观组织、涂层结合强度和热导率.结果表明,制备的Sm2Zr2O7粉末主要呈不规则颗粒状,颗粒内部结合紧密,满足热喷涂的需要.喷涂前后Sm2Zr2O7相成分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表现出良好的相稳定性能.所制备的Sm2Zr2O7热障涂层组织结构致密,涂层各界面结合紧密.涂层的孔隙率约为14.31%,结合强度约为19.8MPa.在相同的孔隙率下,Sm2Zr2O7涂层的热导率仅为YSZ涂层37.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