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38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78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45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显示差热量热法(DSC)研究了桦甸大层子四层油页岩及500‘℃半焦热量的转移过程,分析了升温速率和颗粒粒度对DSC曲线的影响。研究发现油页岩在燃烧的过程中出现四个峰分别为干燥段(100℃-300℃)和碳酸盐分解(700℃-800℃)的吸热峰、挥发分(300℃-400℃)和焦炭燃烧(500℃-600℃)的放热峰;而500℃半焦仅有难于挥发的有机质和焦炭的放热峰以及碳酸盐的吸热峰。随着升温速率和粒径的增大,燃烧时峰值向高温区温度移动。为油页岩及半焦的燃烧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一座座刚刚落成的工厂正欲大显身手,却愕然发现周围的环境已经剧变,市场上出现了极大的供过于求。接不到足够的订单,银行贷款无法按期清偿,还散发着机器新涩味道的工厂一个接一个陷入了破产倒闭的窘境。这种场景将会发生在2007年。  相似文献   
93.
采用离散单元法,在前期实验基础上研究圆形和椭圆滚筒转速的连续变化对相同颗粒数量二元颗粒体系混合的影响.从颗粒群运动速度分区图、宏观颗粒运动矢量图的角度分析颗粒在不同转速下的运动混合规律,运用Lacey指数定量评价二元颗粒的混合度.结果表明:在颗粒数一定的情况下,滚筒筒形对二元颗粒的混合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转速的影响占主导;最佳混合工况时颗粒在滚筒内处于抛落的运动模式;一定速度范围内筒体转速的变化可增强混合.研究可为颗粒物料增混设备的改进及操作控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油页岩热解特性及热解过程中甲烷的释放规律,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FTIR)对龙口(LK)、内蒙(NM)、汪清(WQ)三个地区的典型油页岩进行热解实验,并结合固相红外(FTIR)对油页岩的官能团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页岩热解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热解反应及挥发分释放主要发生在第二阶段(400~600℃)。甲烷的析出与油页岩结构中的脂肪烃(光谱范围3000~2800 cm-1)密切相关,脂肪烃含量越多,热解过程中释放的甲烷越多。通过对甲烷析出曲线分峰拟合及结合动力学分析,得出甲烷的生成是由一个脱吸附过程和四个化学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
利用在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了糠醛渣、褐煤及其混合物的着火和燃尽试验。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下的着火温度的确定,结果表明褐煤中加入糠醛渣后的着火温度明显发生变化。利用烟气分析仪对样品燃烧后所产生的CO2进行跟踪测量,得出各种样品的燃尽时间。在燃尽试验中考察了混合比、床层温度和粒径对燃尽的影响。结果表明燃尽时间随着床温的增加而减小,而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增加。混合比对燃尽时间的影响与其它两种因素不同,在一定混合比范围内燃尽时间随着糠醛渣的增加而减小。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床层温度、增大燃料混合比,有助于减少燃尽时间。  相似文献   
96.
运用Aspen Plus软件,将油页岩定义为常规物流、非常规物流和常规惰性固体物流的混合物流,结合油母质热解机理、总包一级热解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油页岩气体热载体干馏炉模型。在干馏炉正常运行温度下,对油页岩中有机质及其热解产物页岩油、热解气体、半焦等物质的质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对不同温度下有机质及其热解产物的质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模拟结果与干馏炉设计运行参数符合较好,能方便的对不同温度下热解产物的质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7.
<高级英语>是在英语专业课程中有一定难度的,在多年讲授<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并总结了以下几点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8.
流化床锅炉脱硫系统改造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  王擎 《电站系统工程》1999,15(5):47-49,52
论述了流化床锅炉脱硫原理及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给出流化床锅炉脱硫系统改造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9.
针对桦甸油页岩和汪清油页岩样品,通过程序升温控制干馏法,考察水蒸气质量分数以及操作气速对H2S气体的释放过程的影响,并对干馏后的半焦进行各形态硫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气氛中蒸汽对气态硫的析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蒸汽质量分数为22%时,桦甸和汪清油页岩的H2S释放总量分别提高了75.63%和37.16%。同时,气体流速促进硫的析出也较为显著。蒸汽气氛促使整个反应出现2个释放高峰,并且随着蒸汽量的增加,第2个释放高峰更为明显;操作气速的增加对传质具有积极作用;相对而言,桦甸样品的分解更为剧烈,有机硫为最主要的分解部分;在蒸汽与氮气的混合气氛下硫酸盐硫几乎不分解;桦甸样品中的硫更多进入到了干馏气中,而汪清油页岩的干馏气与半焦中的硫含量非常接近,2种样品的油页岩和冷凝水中的硫含量均小于其他2项。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油页岩结构与热解反应性之间的关系,在TG-FTIR分析仪上对甘肃油页岩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5、20、50℃·min-1)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对CH4、CO、CO2、H2O和页岩油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求解各组分析出的动力学参数,同时采用基于燃料化学结构的FG-DVC模型对各组分的析出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油页岩的脱挥发分过程主要发生在200~600℃之间;油页岩中有机质所含官能团以脂肪烃为主;由于各官能团活性不同,导致气态产物的析出有先后顺序;由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获得的各种产物析出的活化能E分布在188~239 kJ·mol-1之间,而指前因子A在109~1013 s-1之间;各产物的FG-DVC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相符,这说明用FG-DVC模型来描述甘肃油页岩的热解脱挥发分过程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