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王晨飞  牛荻涛 《工业建筑》2012,42(1):137-139,153
以不同纤维掺量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冻融法模拟自然盐冻,研究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和氯离子在盐冻作用下的迁移。结果表明: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随纤维掺量的增大而减少,氯离子浓度在靠近试件表面处富集,掺量为0.1%的纤维混凝土能有效地延缓氯离子的迁移,大掺量纤维的掺入会降低混凝土内部的密实度,但在盐冻过程中可以延缓裂缝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晨飞  牛荻涛 《混凝土》2011,(10):82-84
以不同纤维掺量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干湿循环和快速冻融试验方法对纤维混凝土的耐久性开展研究,通过试验探讨纤维掺量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研究试件强度、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模损失率、氯离子渗透深度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湿循环条件下,氯离子的渗透深度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逐渐加深;盐冻循环条件下,混凝土...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纤维掺量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浸泡方法,研究氯离子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中的迁移性能。结果表明,试件的氯离子含量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多,扩散规律符合Fick第二定律。氯离子的扩散系数随着时间衰减且下降逐渐变缓;随着渗透深度的增加,结合氯离子逐渐减少;纤维的掺入改变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和孔隙率,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氯离子在试件内部的含量加大。  相似文献   
15.
16.
经过对26根钢管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研究了该种构件承载力的组成及其增长的原因和对应的阶段,同时也分析各阶段对构件承载能力的 贡献;给出了钢管混凝土柱各工作阶段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用于指导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7.
沟槽结构和超疏水壁面可有效减小湍流流动阻力。针对鲨鱼游动时表皮分泌黏液对鲨鱼表皮润湿性的影响,提出并研究具有更高减阻效果的超疏水沟槽结构。采用雷诺时均法和大涡模拟分别分析两种沟槽结构的减阻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未经疏水处理的刀刃形和锯齿形沟槽表面,减阻效果最高分别可达9.52%及13.70%,经超疏水处理后,减阻效果最高可达58.00%和63.00%,其更小的湍流涡团及脉动是进一步减阻原因。  相似文献   
18.
红外光电探测技术通常工作在无源被动的传感模式,具有作用距离远、抗干扰性好、穿透烟尘雾霾能力强、全天时工作等优点,在航天遥感、军事装备、天文探测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至今,二代、三代红外光电探测器已大规模进入装备,高端三代也在逐步推进实用化,并出现了前沿前瞻性的新概念、新技术、新器件。本文聚焦国内外的红外技术研究现状,重点介绍红外光电探测器当前的研究热点与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介绍针对战术泛在化、战略高性能的SWaP3概念。其次,综述以超高空间分辨率、超高能量分辨率、超高时间分辨率、超高光谱分辨率为特征的高端三代红外光电探测器,分析挑战光强探测能力极限的红外探测器的技术特征与实现方法。然后,论述基于人工微结构的四代红外光电探测器,重点介绍偏振、光谱、相位等多维信息融合的实现途径与技术挑战。最后,从片上数字化升级为片上智能化的角度,探讨未来极具变革性趋势的红外探测器。  相似文献   
19.
对于长线列焦平面器件,简单的单孔冷屏往往不能有效地抑制背景,本文在Hg1-xCdxTe光伏探测器背面镀制微孔冷屏的办法来降低背景.测试结果表明,探测器镀制微孔冷屏之后,可以使背景辐射通量大幅度减少,同时减少了光串音.从而证明微孔冷屏的确可以有效地抑制背景通量,减少光敏元响应面积扩大的问题,对于红外焦平面器件的性能提高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在建筑行业在施工中运用的主要材料,其体现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以及使用期限,所以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进行探析,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不但能够降低工程的成本,并且对不可再生资源来说也是一种节约,促使环保和建筑的有机结合。本文首先阐述了混凝土结构工程耐久性的研究现状,而后对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耐久性的因素展开了分析,接着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耐久性进行了设计,最后从工程施工的角度提出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耐久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