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38篇
能源动力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覆岩采动裂隙带动态演化模型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采动覆岩裂隙演化规律及其形态,基于采动裂隙"O"形圈理论,结合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提出了"采动裂隙圆角矩形梯台带"工程简化模型,分析了动态演化过程.得到采动裂隙带的演化高度、沿走向与倾向的带宽距及断裂角等参数,即切眼侧带宽大约1倍初次来压步距,工作面侧带宽在2~3倍周期来压步距间变化,进风巷、回风巷附近带宽约0...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作实践,针对磨煤机基础施工现场影响因素较多的特点,对测量放线、钢筋工程及其固定架安装、预埋螺栓套筒安装、混凝土工程等磨煤机基础施工要点作了论述,以使其施工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房屋建筑工程中作为墙体材料的粘土砖,已被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隔声、阻燃、轻质、节能环保性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所替代,但在装饰装修工程实际中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时,墙体与结构交界处等抹灰部位普遍存在开裂、空鼓的现象,制约了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健康发展。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了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并提出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侧压系数在巷道爆破掘进时对薄层复合顶板的影响,针对东荣二矿17#煤顶底板地质条件建立相应数值计算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分析软件ANSYS/LS-DYNA分析了巷道爆破掘进中在不同侧压系数条件下对薄层复合顶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侧压系数对薄层复合顶板不同区域影响效果不同,爆炸对顶板的冲击压力影响较大,而对...  相似文献   
15.
针对魏家地煤矿2303工作面开切眼大断面、大倾角的控制与施工难题,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优化确定了开切眼支护参数,并提出锚索网耦合让压支护、木顶柱支护的一次成巷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锚杆与托板等强、锚杆与锚索同步承载的耦合让压技术实现开切眼的有效控制,而对综掘机履带板、转载机皮带、油箱前部排气孔的适应性改进,提高了掘进效率。  相似文献   
16.
Surfer和AutoCAD软件在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交叉验证的方法,优选了格网内插方法,采用Surfer和AutoCAD软件绘制出了煤层瓦斯地质图中的瓦斯压力、含量及涌出量等值线,同时阐述了使用Surfer和AutoCAD软件绘制矿井瓦斯地质图中瓦斯含量等值线的方法及过程.  相似文献   
17.
预筑人造帮置换窄煤柱的二步骤沿空掘巷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实现井下矸石不升井和无煤柱开采的井下清洁开采技术,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矸石为骨料预筑人造帮置换窄煤柱的二步骤沿空掘巷新技术及其内涵:第1步,上区段采前沿下区段煤壁侧预筑人造帮;第2步,下区段紧贴人造帮沿空掘巷。针对高庄煤矿西五采区地质条件,在分析井下矸石来源与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建立井下矸石分选系统,提出了人造帮构筑步骤,建立了预筑人造帮沿空掘巷的力学模型,对影响人造帮稳定性的人造帮宽度、强度、变形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现场人造帮的强度等级为CL20,人造帮宽度为1.6m,高度为4.0m。现场工业性试验效果验证了技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厚煤层上行开采放顶煤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矿井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在厚煤层放顶煤条件下上行开采技术的可行性.针对济宁三号煤矿4采区地质条件,综合运用数值计算、理论分析、实测统计分析以及工业性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该采空区覆岩破坏分带发育特征,探讨了在放顶煤条件下进行上行开采技术的可行性,较全面地分析和解决了济宁三号煤矿厚煤层放顶煤条件下的上行开采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垮落带高度基本一致,分别为14.5~19.15 m,18.6~21.7 m.数值模拟分析表明3煤处于3下煤开采后的裂隙带内,但煤层连续性保持完好.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我国目前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把"本质安全"内涵引申到矿井开采技术中,初步提出本质安全型开采技术体系内涵与特征,在分析技术的源头设计、技术对矿井灾害的可预见性和可控性的基础上建了矿井本质安全型开采技术体系,并在济三煤矿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机-环境”型采煤工作面接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确定采煤工作面的接续方案,提出基于“人-机-环境”型采煤工作面接续系统,该系统在济三煤矿得到成功应用。首先,对要回采的工作面进行开采工艺性综合评价,实质是从采矿的角度对具体工作面适于开采工艺的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其次,依据评价结果,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可靠的单产预测。最后,依据采煤工作面的预测产量,对可能满足矿井生产能力的多种方案进行接续方案的比较分析以得出最优接续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接续方案的确定充分考虑煤层地质条件对工作面产量的影响,因此接续方案比较符合矿井生产的实际情况。接续系统在济三煤矿成功应用,对满足矿井生产能力为550万t/a、650万t/a、750万t/a及850万t/a的7种接续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方案4为最优方案,此时矿井生产能力为650万t/a,产量波动范围为624~675万t,产量波动系数为0.0191,矿井持续稳定开采12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