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以赤泥、硅灰和废玻璃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泡沫玻璃.重点研究了原料配比及发泡剂、稳泡剂、助熔剂等因素对泡沫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对比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下泡沫玻璃的孔径尺寸、分布特征、表观密度及吸水率等性能变化规律;探索出了赤泥、硅灰基泡沫玻璃较为适宜的原料配比及发泡剂、稳泡剂、助熔剂等改性剂的适宜种类和添加量.研究结果表明,赤泥、硅灰及废玻璃的适宜掺量分别为32.28%、27.72%和40%;匹配性良好的发泡剂、稳泡剂、助熔剂分别为CaCO3、Na3PO4和硼砂,适宜加入量分别为3%、2%和2%.该条件下制备的泡沫玻璃孔径分布均匀、大小适中,表观密度为0.558 g/cm3,吸水率为5.46%,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3.
为了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研究了原生混凝土强度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界面区微结构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相同强度等级和水灰比情况下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界面区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强度等级相同时,为了达到与普通混凝土相同的流动度,再生混凝土中除了加入一定量的附加水之外,还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水泥浆,且随着原生混凝土强度的增加,水泥浆的加入量逐渐增加;在侧向无限制受压破坏时,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破坏形式基本相同,且原生混凝土强度对再生混凝土的破坏形式影响不大;强度等级相同时,再生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高于普通混凝土,且随着原生混凝土强度的增加,早期强度逐渐降低,28 d强度逐渐增大;水灰比相同时,普通混凝土各个龄期的抗压强度均高于再生混凝土。 相似文献
34.
水玻璃粘结剂改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酯硬化水玻璃砂应用特点,介绍了水玻璃粘结剂改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水玻璃粘结剂改性的本质可概括为提高纯净度(降低杂质含量)、减少老化现象(加入抗老化物质)、提高水玻璃砂的强度、溃散性、抗湿性、操作性等.水玻璃的模数是水玻璃砂性能的主要性能控制指标,调整水玻璃的模数是调整水玻璃砂硬化速度和强度的主要手段.普通干法再生砂能实现循环使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采用模数为1.6~2.0的超低模数的水玻璃.目前,水玻璃砂的抗湿性问题、干法再生砂循环使用后溃散性快速恶化问题、酯硬化水玻璃砂厚大砂型的硬透性问题等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及其实用技术的开发是水玻璃粘结剂改性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5.
36.
37.
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是施工企业为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降低投资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进行细密的审核,及时发现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做到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38.
39.
根据我国铸钢件生产的特点、原材料供应情况以及当今铸造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作者分析了采用水玻璃砂工艺、树脂砂工艺、粘土砂工艺等生产铸钢件的特点,探讨了目前我国铸钢车间技术改造的工艺方案选择的.有关问题,重点比较了有机酯硬化水玻璃砂工艺和酯硬碱性酚醛树脂砂工艺在生产成本和使用性能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40.
微波硬化水玻璃砂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具有强度高、硬化速度快、水玻璃加入量少、残留强度低等许多优点,应是未来水玻璃砂工艺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了微波硬化水玻璃砂的性能特征,测试了影响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强度、残留强度、表面稳定性、吸湿性等性能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微波硬化水玻璃砂的硬化强度,主要受水玻璃加入量的影响,随微波加热时间、微波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微波硬化水玻璃砂的残留强度,随水玻璃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受微波加热时间、微波加热功率的影响不大;微波硬化水玻璃砂的表面稳定性和吸湿性,主要取决于水玻璃加入量,水玻璃加入量越大、砂样的表面稳定性越好、但吸湿性越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