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43篇 |
免费 | 259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32篇 |
综合类 | 224篇 |
化学工业 | 473篇 |
金属工艺 | 244篇 |
机械仪表 | 307篇 |
建筑科学 | 292篇 |
矿业工程 | 196篇 |
能源动力 | 98篇 |
轻工业 | 331篇 |
水利工程 | 166篇 |
石油天然气 | 247篇 |
武器工业 | 19篇 |
无线电 | 32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53篇 |
冶金工业 | 112篇 |
原子能技术 | 35篇 |
自动化技术 | 2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88篇 |
2022年 | 129篇 |
2021年 | 162篇 |
2020年 | 108篇 |
2019年 | 157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296篇 |
2013年 | 171篇 |
2012年 | 185篇 |
2011年 | 175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64篇 |
2006年 | 128篇 |
2005年 | 161篇 |
2004年 | 121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6篇 |
1975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3种非邻苯塑化剂含量及其迁移量的方法。结果表明,3种目标化合物在质量浓度0.1~10 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3种非邻苯塑化剂在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含量的定量限为10 mg/kg,迁移量定量限为0.1 mg/kg。选取4种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及4种食品模拟物为基质,在高、中、低3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82.7%~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279%~7.97%。利用该方法检测市售80批次塑料食品接触材料,有10批次PVC保鲜膜的。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 adipate, DEHA)和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壬酯(Diisononyl hexahydrophthalate, DINCH)含量及迁移量有检出,接触油脂性食品时需考虑迁移风险。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重复性好,可为今后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非邻苯塑化剂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金瓜多糖不同分级组分的理化特性、结构、抗氧化性和降血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分级纯化得到4种金瓜多糖(CP-40、CP-60、CP-70、CP-80),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对其分子量、单糖组成、基团构成、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金瓜多糖组分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总糖含量升高,糖醛酸含量降低。4种多糖分子量不同,单糖组成相同但组成比例不同,且均具有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金瓜多糖体外抗氧化能力和降血糖活性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CP-70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高于其他组,抗氧化性最强,CP-80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最强,降血糖活性最佳。结论:金瓜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83.
使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开发了一种黑果枸杞干果和鲜果中主要成分(总糖、还原糖、总酸、氨态氮、花青素、原花青素、总酚、黄酮和多糖)含量的预测方法。首先比较了11种原始光谱的预处理方式,筛选出每种成分的最优预处理方法。然后比较了利用偏最小二乘(PLS)、区间偏最小二乘(iPLS)和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siPLS)算法建立的模型,最终确定采用siPLS建模。结果表明:总酸、氨态氮、花青素、原花青素、总酚和黄酮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c)和预测集相关系数(RP)均大于0.9818,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大于2.5,模型效果优异,总糖、还原糖和多糖的建模效果良好,建立的定标模型均可以用于实际检测。验证集样本实测值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预测误差在±0.1%,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信度高。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实现黑果枸杞干果和鲜果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无损、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84.
采用酶法提取小米麸皮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并使SDF在弱碱性条件下与三价铬离子(Cr3+)发生配位反应,生成SDF-Cr(III)配合物。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对小米麸皮SDF和SDF-Cr(III)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运用常温凝胶渗透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比较改性前后小米麸皮SDF分子质量分布及其单糖组成;通过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比较改性前后SDF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小米麸皮SDF-Cr(III)配合物表面结构疏松,呈现出多孔状;岛屿状突起聚集度有所下降,分子间变得更加分散。两种SDF官能团差异较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小米麸皮SDF-Cr(III)配合物活性官能团(羟基、酯基、羰基等)伸缩振动减弱,特征吸收峰位置发生蓝移,在530.27 cm-1处有Cr—O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说明SDF与Cr3+结合形成配合物。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结果显示,SDF的数均分子质量(mn)为0.195×104 Da、重均分子质量(mw)为0.940×104 Da、分布宽度指数D为4.81;SDF-Cr(III)的mn为0.742×104 Da、mw为4.708×104 Da、分布宽度指数D为6.35。由HPLC分析结果可知,SDF-Cr(III)单糖相对含量高于SDF。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SDF-Cr(III)比SDF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性。综上,小米麸皮SDF-Cr(III)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具备开发成为具有降糖功效保健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85.
本实验以低剂量链脲佐菌素(50 mg/kg mb)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连续给予小鼠灌胃黑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600 mg/kg mb)28 d,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浓度、胰岛素水平和抗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C反应蛋白)质量浓度,并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模型组小鼠,阳性药物组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组小鼠的体质量降低,空腹血糖浓度降低,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胰岛素水平降低,但模型组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组无显著性差异,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4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5)。通过胰腺病理组织切片分析可知,黑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对糖尿病小鼠受损胰腺具有修复作用,胰岛面积和β细胞数增加。本研究为黑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功能产品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
87.
采后小白菜叶绿体色素含量变化及其叶绿素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究采后小白菜贮藏过程中叶绿体色素的代谢变化及其叶绿素降解的动力学模型。方法 以采后“上海青”小白菜为试材, 分别将其贮藏于室温(20 ℃)、低温(2 ℃)及冰温(-0.5 ℃)条件下, 研究其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及叶黄素的代谢变化, 并对其叶绿素的降解进行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 采后小白菜贮藏过程中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 低温和冰温贮藏均可减缓其降解, 其中冰温贮藏减缓效果最佳。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β-胡萝卜素含量与总叶绿素含量的比值以及室温贮藏条件下叶黄素含量与总叶绿素含量的比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而低温和冰温贮藏环境中的叶黄素含量与总叶绿素含量的比值总体则呈现下降趋势, 但贮藏6 d后下降不显著。此外, 叶绿素的降解反应符合零级动力学反应模型, 拟合调整决定系数(Adj.R2)均大于0.93, 降解活化能为95.53 kJ/mol, 降解动力学模型为k=6.51×1015?exp(9.553×104/RT)。结论 采后小白菜贮藏过程中叶绿体色素的代谢变化受贮藏温度影响较大, 其叶绿素降解反应符合零级动力学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88.
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品正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成为全球市场上的重要力量。文章归纳了植物提取物的多样性,也介绍了应用现状及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89.
90.
桃果实因其呼吸跃变的特点,采后在室温下会出现呼吸高峰与乙烯释放高峰,极易腐烂,不耐贮藏。冷藏是延长桃果实贮藏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桃果实的冷敏性,长期的不适低温易使桃产生冷害,引起果肉革质化、组织絮败、褐变、固有风味损失等品质劣变问题,成为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综述了目前桃果实采后冷害发生的机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冷害对桃果实细胞膜、细胞壁代谢、抗氧化系统及精氨酸代谢的影响,并针对相关机制归纳了桃果实采后冷害控制技术,旨在为桃果实采后保鲜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