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8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8篇 |
综合类 | 40篇 |
化学工业 | 33篇 |
金属工艺 | 17篇 |
机械仪表 | 29篇 |
建筑科学 | 55篇 |
矿业工程 | 11篇 |
能源动力 | 45篇 |
轻工业 | 17篇 |
水利工程 | 8篇 |
石油天然气 | 23篇 |
武器工业 | 7篇 |
无线电 | 3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篇 |
冶金工业 | 6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介绍地热耦合热泵供热系统(以梯级利用地热水热量为原则,采取地热水直接供热与热泵机组利用地热尾水余热的供热系统)设计方案的工艺流程、运行策略,建立供暖期系统能效比的计算模型。结合算例,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运行方式下,对两种地热耦合热泵供热系统的供暖期系统能效比进行计算。方案1:制热设备(地热水换热器、热泵机组)与供热循环泵采取一机一泵的固定设置。方案2:供热循环泵集中并联设置。对于方案1,供热循环泵与制热设备对应关系固定,启用某台制热设备时必须启用相应的供热循环泵。与方案1相比,由于方案2的供热循环泵集中并联设置,供热循环泵与制热设备的对应关系相对松散,匹配更加灵活。方案1、2的供暖期系统能效比分别为9.20、10.03。与方案1相比,方案2的供暖期系统能效比提高9%。 相似文献
83.
在分析煤巷帮部破坏机制和加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煤巷力学模型、分析支护力与莫尔圆的关系、研究帮部极限平衡区宽度及巷道耗能机制,提出强帮护顶概念设计,从理论方面对煤巷强帮支护理论进行论证。应用FLAC3D软件对煤巷进行模拟,详细分析巷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力学响应情况,阐明帮锚杆对帮部强度的影响,从数值模拟角度对煤巷强帮支护理论进行论证。最后,煤巷强帮支护理论被成功应用于马兰、官地等矿山煤巷支护设计,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 提高煤巷帮部支护强度,一方面可提高帮部对顶板的承载力,另一方面会减小帮部极限平衡区宽度和顶板广义跨度。(2) 提高煤巷帮部结构体与顶板结构体的强度比值和刚度比值,有利于减少帮部结构体塑性铰的数量,使巷道结构体形成合理耗能机制,提高整体稳定性。(3) 针对帮部比顶板岩体强度低的巷道,采用强帮护顶概念设计形成强帮护顶良性作用机制与合理耗能机制,以保证巷道的安全性。(4) 增加煤巷帮锚杆直径、长度或增大帮锚杆布置密度,可达到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减少极限平衡区的效果。(5) 数值模拟与现场应用均表明,提高煤巷帮部的强度可以提高巷道的整体稳定性,煤巷强帮支护理论在工程实践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4.
85.
86.
87.
88.
89.
针对中国民机采用T800级复合材料这一新材料体系而基础数据匮乏的现状,采用渐进损伤分析(PDA)替代试验以显著降低研究周期和成本。综合渐进损伤方法和工程算法各自的优点,提出以渐进损伤分析替代应力集中减缓因子(SCRFs)测定试验,进而建立强度包线,并进行多钉连接强度预测的数值策略。为验证该数值策略的可行性,针对典型铺层应力集中减缓因子,测定试样,并开展渐进损伤分析,获得了试验件强度预测值来计算应力集中减缓因子,采用旁路载荷修正的强度包线法,绘制了典型铺层复合材料多钉连接旁路载荷修正强度包线,预测多钉连接的失效载荷,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数值策略预测的强度包线、多钉连接的失效载荷和失效模式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该数值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0.
镁系脱硫剂与硫的亲和力强,脱硫效率高,是铁水预处理脱硫过程常用的脱硫剂之一,但脱硫后的渣具有渣稀、不易扒渣等特点。为了改善脱硫渣的流动性、增加界面的粘接力、降低扒渣铁损,研究了脱硫渣改性剂碱度和添加量对脱硫渣黏度的影响。首先采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对不同碱度和FeO加入量的脱硫渣黏度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碱度和FeO加入量对脱硫渣黏度的影响。然后通过绘制CaO-SiO2-Al2O3-MgO(10%)-FeO(11%)脱硫渣的等温液相线图,找到了脱硫渣扒渣难的原因。利用熔渣综合物性测定仪测定了加入脱硫渣改性剂前后熔渣的黏度。结果表明:未加入脱硫渣改性剂之前脱硫渣的黏度均偏低,达不到合适的扒渣黏度;加入脱硫渣改性剂后可以增大脱硫渣的黏度,适宜的脱硫渣改性剂添加量为脱硫渣改性剂与脱硫渣配比为2∶5、3∶5,此时在扒渣温度区间1 330~1 340℃,脱硫渣黏度在2.007~2.114、2.5~2.77 Pa·s,有利于脱硫渣的粘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