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川南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中的裂缝类型与天然气运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对川南下二叠统碳酸盐岩的钻井地质、露头剖面及岩石学特征研究,全面讨论了碳酸盐岩裂缝储集层中的裂缝类型、形成机制以及对于天然气运移聚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索川西断褶拗陷带找气的新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简要总结川西油气地质特征之后,应用板块构造理论,着重论证了川西断褶拗陷带的地质发展,构造特征及异常高压带形成机制,提出了有利于油气聚集的五个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古生代裂谷盆地与油气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裂谷盆地具有独特的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我国中、新生代油气资源丰富。但是,古生代裂谷盆地有待探索。与华北裂谷盆地相似。准噶尔盆地生油领域与古生代裂谷沉积有关。其结构类似松辽盆地的断陷模式。因此,预期由隐伏的逆断层或逆掩断层、基岩潜山及不整合所形成的圈闭是在准噶尔盆地内进行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4.
这本图集由甘克文、李国玉、张亮成等合编,1982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编者收集了全世界100多个含油气盆地有关油气工业发展史、区域构造、油气田地质及油气田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大量资料。编制了69幅含油气盆地分布图,在有些图幅内还插入了大比例尺的主要油气区及油气田分布图,编制了世界含油气盆地和以全球板块构造为背景的主要含油气盆地分布图。每一幅图后边都从自然地理、油气工业发展简史。区域构造及含油气情况几个方面编写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5.
童崇光 《石油学报》1985,6(1):117-118
在川东区宽约200—300公里之间展布着近于平行的实为雁列的7—8排“高陡窄”断褶带,它们和基底深断裂有成生联系。这些深断裂活动似乎是从基底向盖层发展的,从盆地周边向盆地内部发展的,从深层向浅层发展的。这些基底深断裂以逆冲断层形成北东向长条状的堑一垒结构,迫使基底地壳缩短,导致盖层中扭动的断褶活动,这些断裂以花状结构形式伸入盖层中,它们多数以潜伏的形式存在。又由于岩性的软硬不同,断层及构造圈闭出现分层次的现象。从而提出,川东区构造有发育程度之分。发育程度高的断褶构造对油气保存不利,发育适中的地表中等一低缓构造及潜伏构造圈闭对油气富集和保存最有利。  相似文献   
16.
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包括三个跨时分别为108,140,102Ma的陆相层序,在双河赵凹地区表现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配置。在这三个陆相层序中,共发育13个小层序组,其中可识别的小层序达50多个,其内部沉积微相达10余种。据此,采用Fischer图解法,求取了其可容空间变化速率曲线。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定量层序地层模拟系统,模拟了研究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沉积时期,可容空间变化过程与陆相层序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泌阳断陷湖盆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的三个陆相层序,均为高匀速物源供给条件下形成的,其中S4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应列为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层段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世界上发现的很多油气田,都与剪切构造环境伴生的扭动构造圈闭有关。国内外有大量的含油气盆地,都与这种大型的基底平移断裂相伴生,而油气聚集则与其在沉积盖层中相伴生的扭动构造圈闭有关。例如我国的酒泉盆地、柴达木盆地、塔  相似文献   
18.
上扬子地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扬子地台长期(Z ̄T2)接受地台型沉积,地壳构造较稳定。晚古生代内发生张裂活动,地台裂解并伴有玄武质岩浆侵溢活动。喜马拉雅期断褶构造活动强烈,按其发育程度可分出五级区。断褶构造发育程度控制了上扬子地台区金属、非金属矿产及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内天然气成藏模式,可作为上扬子地台区找气的指南。  相似文献   
19.
四川二叠系碳酸盐岩裂缝系统成因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四川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系统的成因模式,即在致富的碳酸盐岩条件下,首先由构造作用发育构造裂缝,构造裂缝被溶蚀、扩大,各种次生孔、同、缝大量形成,并充分勾通起来,形成具有储渗流体能力的裂缝系统.在长期的构造运动和成岩作用反复改造下,裂缝系统不断形成并可能被充填.目前有效的裂缝系统是多旋回构造运动和成岩作用反复进行的最后结果,其分布既有规律性,也存在着非均质性或随机性.   相似文献   
20.
断陷湖盆中一个完整陆相层序的体系域具四分性,即低水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及水退体系域(RST),该四分体系域具显著的几何构型特征,它们分别由低位加积小层序组、退积小层序组、高位加积小层序组及进积小层序组构成。陆相层序四分体系域是一个沉积基准面旋回所引起的可容空间旋回性变化的沉积响应。对于断陷湖盆的一个完整陆相层序,其体系域划分原则为:湖相厚层泥岩代表高水位体系域,它是水退体系域和水进 体系域的分界;初始湖泛面之上为水进体系域,其下为低水位体系域。断陷湖盆中一个完整的陆相层序自下而上依次由下列层序单元构成;层序界面(SB)→无湖岸上超的低水位体系域→湖岸显著上超的水进体系域→由沉积速率缓慢的垂向加积型湖相泥质岩构成的高水位体系域→湖岸显著退却的水退体系域→层序界面(S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