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9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38篇
电工技术   266篇
综合类   171篇
化学工业   331篇
金属工艺   196篇
机械仪表   230篇
建筑科学   311篇
矿业工程   73篇
能源动力   71篇
轻工业   188篇
水利工程   93篇
石油天然气   220篇
武器工业   34篇
无线电   18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5篇
冶金工业   131篇
原子能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35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叠合盆地概念辨析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中国大陆地处西伯利亚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转换构造域,在地质历史上依次受古亚洲洋、特提斯一古太平洋与印度洋一太平洋三大动力体系的控制,其主体由包容在几个巨型造山带之间的华北、扬子、华南、塔里木等小陆块及众多的微陆块拼合而成。发育在这些陆块之上及其边缘的沉积盆地多为叠合盆地,即由同一阶段的原型盆地发生复合、不同阶段的原型盆地相叠加的盆地类型,经历了多个阶段运动体制(包括构造体制与热体制)的变革。新元古代Rodinia古陆解体至三叠纪Pangaea泛大陆形成过程以及侏罗纪以来Pangaea大陆裂解与聚敛过程构成全球的两个构造巨旋回,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以三叠纪为界的不同叠合盆地类型。在每一巨旋回内部还发育次一级的开一合旋回,多个伸展体制与挤压体制或走滑体制的相互转换期成为盆地的多个关键构造变革时期,从而导致原型盆地多次叠合。多旋回叠合盆地是我国沉积盆地的主要特色,具有独特的油气聚集与分布规律。图1参54  相似文献   
122.
采用以成藏组合为单元的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对全球主要含油气盆地(不含中国)的常规油气资源和7种类型的非常规资源油气地质与资源潜力进行评价,首次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评价数据。经评价计算,全球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5 350.0×10~8 t、凝析油可采资源量为496.2×10~8 t、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588.4×10~(12) m~3;其中剩余油气2P(证实储量+概算储量)可采储量为4 212.6×10~8 t,已知油气田可采储量增长量为1 531.7×10~8t,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为3 065.5×10~8 t。全球非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4 209.4×10~8 t、非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95.4×10~(12) m~3。评价结果表明,全球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仍然丰富。  相似文献   
123.
本文首先阐明地层岩性圈闭形成的地质背景,在沉积盆地中不同类型砂体及其分布控制岩性圈闭成因,与成油岩系有关地层超覆不整合面是形成地层圈闭的重要条件。还论述形成地层岩性圈闭的六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有机配合可形成不同类型地层岩性圈闭。重点论述了地层岩性油藏聚集带类型及其形成条件。在区域地质结构及其演化史,湖盆沉积体系和地层不整合等因素控制下,在同一类型盆地中不同类型构造岩相带形成不同类型地层岩性油藏聚集带。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中,地层岩性油藏聚集带类型和展布方式是不同的。最后,对地层岩性油藏的勘探效果作了初步分析,还进一步阐明了地层岩性油藏的研究方法、内容和勘探程序。  相似文献   
124.
随着检测环境的逐渐复杂,人们对监测水平和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一般无线传感器得到的数据信息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将多媒体引入到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领域中是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蚁群优化多媒体传感器的相关研究,针对网络服务感知器路由器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5.
针对留巷钻孔受采动影响大、破坏迅速、不能充分发挥其抽采效能等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留巷钻孔开孔位置分别选在留巷采空区侧、顶板中间和实体煤侧钻场时钻孔特点和护孔措施,确定了实体煤侧钻场为留巷钻孔的最佳布孔位置。据此,采用FLAC~(3D)模拟软件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充填墙体、巷道围岩和钻孔套管应力场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相似模拟得出的破断线与卸压线位置,揭示了从孔口至终孔留巷钻孔的破坏形式可分为压剪破坏、压剪-剪拉过渡和剪拉破坏形式。基于此,提出了扩孔让压的护孔措施并进行了3种不同让压类型钻孔的现场抽采试验。结果表明:大直径单层套管让压型护孔方式实现了单孔瓦斯抽采纯量最大值4.90 m3/min,平均抽采体积分数84%,工作面过钻孔125 m时单孔瓦斯抽采量最大值达111 427 m3;且该类型钻孔施工方便、成本低,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6.
服用纤维材料存在各向异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挂烫机蒸汽熨烫过程中蒸汽射流冲击纤维材料的传热传质,并最终影响熨烫效率和熨烫效果。为探究织物各向异性对熨烫过程中传热传质的影响,选取纯棉机织物为研究对象,以各向同性的涤纶无纺材料为参比,在蒸汽射流冲击熨烫织物过程中,使用红外温度摄像仪记录织物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同时使用CCD摄像机记录纤维材料冷凝水的传输,分析并计算蒸汽熨烫过程中蒸汽射流冲击纤维材料的热力学过程以及传热传质过程。得出结论如下:织物经纬向纱线因结构参数(纱线密度、直径、紧度等)不同所引起的各向异性,会造成在蒸汽射流过程中织物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以及冷凝水传输不均匀等现象。因此,在未来挂烫机研发时可以考虑通过改变熨烫装置的喷孔设计,从而改变蒸汽作用于织物表面的面积和形状等,以改善织物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使织物表面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27.
超声强化真空干燥全蛋液的干燥特性与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超声对真空干燥黏稠食品物料的强化效应,搭建了一套真空超声干燥设备。以全蛋液为研究对象, 进行超声强化真空干燥实验,探讨超声声能密度、超声作用时间、干燥温度对全蛋液干燥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并建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可强化物料内部传质过程,提高干燥速率,且超声强化效应随着声能 密度的增大而增强。此外,超声处理时间不宜过长,当干燥温度为50 ℃,超声声能密度为2.0 W/g持续作用2.5 h之 后,进一步延长超声作用时间对全蛋液干燥过程的强化效果不明显。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发现,超声处理会使物料 组织间隙增大、连通性增强,同时形成更多的微细孔道,降低水分扩散阻力。对9 种薄层干燥数学模型进行实验数 据的非线性拟合分析,结果显示:Page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均方根误差和残差平方和均小于0.01,拟合 效果最好。因此,Page模型可用来描述全蛋液超声真空干燥过程中水分比的变化规律。以Fick扩散定律为依据,确 定全蛋液干燥传热传质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的变化范围为:1.645 6×10-9~6.549 7×10-9 m2/s,且随着温度及 超声声能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由Arrhenius方程建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得到全蛋液水分活化能(Ea) 为16.151 2 kJ/mol。实验结果可为全蛋液真空超声干燥工艺参数优化及生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8.
将1500℃以上的钢水浇铸成钢坯的过程中,连铸机有一段利用水直接对坯壳进行冷却的过程,形成质量成分稳定的铸坯。水直接对高温坯壳进行冷却时会产生冷却蒸汽,围绕连铸机蒸汽外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方向,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9.
分别对Ansys以及UG Nastran进行工程专用有限元系统框架搭建进行分析,以解决通用有限元程序前后处理不适合具体工程需求以及价格昂贵的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30.
复合薄膜涂层在阀门配合表面强化处理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阀门的实际工况出发,针对当前表面强化技术的发展特点及现状,引入新型磁控溅射装置对阀门配合表面进行强化处理,探讨了阀门密封表面处理的最新动态。实验结果表明,阀门使用寿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