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1篇
综合类   35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38篇
矿业工程   1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相邻亚关键层破断对采场来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具有2层亚关键层的采场矿压模型,通过力学分析,给出相邻亚关键层破断对采场来压步距影响的计算公式,并用具体算例及其数值模拟说明了相邻亚关键层破断与采场矿压所受影响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结构数值分析软件ANSYS模拟出爆炸应力波作用下含软弱夹层巷道结构一些测点的垂直方向应力和位移的时间历程,并和未含软弱夹层巷道结构的相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含软弱夹层巷道结构受爆炸应力波作用效应的力学特性。得出了软弱夹层对爆炸应力波衰减作用明显和结构的某些部位需要加固等结论。  相似文献   
13.
连续复小波变换在工程检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基桩检测信号进行多尺度一维连续复小波分解,得到局部模极大值线(local maximum line),计算模极大值线对应位置的Lipschitz指数值,从而综合判断信号的奇异点位置.由信号的奇异点位置很容易确定入射波、缺陷反射波、桩底反射波位置.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对反射波测试数据更为灵活精细的分析,消除了由实测信号直接判读反射波到达时刻存在的潜在错误.最后给出了实测桩端部响应信号的分析实例,结果表明:复小波变换判断有效桩长和缺陷位置比实小波变换具有更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软岩层厚度对关键层上载荷与支承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了岩层控制中关键层理论的基本概念,并运用有限元法详细分析了软岩层厚度对关键层上部的载荷及下部的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关键层上的载荷与支承压力分布一样,都受软岩层厚度变化的影响,一般不可视为均布状态。  相似文献   
15.
块体理论由我国学者石根华首创于七十年代,在碧口水电站工程建设中用来解决岩石塌方问题,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国内外学者誉为“石氏理论”,认为是“目前解决岩石塌方问题的唯一理论。”八十年代,石根华与美国学者K·E·Goodman合作,进一步完善了块体理论,并使之计算机化,因而实际应用很方便。1984年6月,在美国25届岩石力学讨论会上,授予石根华、Goodman合作的“地下支护设计中用块体理  相似文献   
16.
张吉雄  缪协兴  张强  张建国  闫浩 《煤炭学报》2016,41(7):1683-1693
在总结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实施"采选抽充采"集成型煤与瓦斯绿色共采的现实需求与意义,并着重阐述了高瓦斯低渗透煤层开采技术、井下煤矸分选技术、混采工作面开采技术,提出了"采选抽充采"共采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平煤十二矿存在的埋深超千米辅助提升困难、主采煤层瓦斯含量高与渗透率低、上覆煤岩体不具备常规保护层开采条件以及依靠开采"建筑物下"压煤保障矿井产量的开采条件,介绍了该矿"近全岩保护层开采→煤矸井下分选→瓦斯卸压抽采→充填与综采混合开采"的集成型共采技术的主要系统设计及工程应用效果。研究表明:"采选抽充采"集成型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实现了高瓦斯低渗透煤层安全高效开采以及矸石直接井下回填,拓展了保护层与充填开采技术,提高了矿井资源采出率,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煤层与瓦斯共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煤系地层赋存的瓦斯极具开采利用价值,但目前的开采效果并不理想。运用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探讨采动影响下瓦斯大量运移和聚集特征,提出了煤层与瓦斯安全高效地共采的新思路,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由三轴试验测得的岩石凝聚力总是大于剪切试验的结果,本文分别从岩石强度理论及实验方法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建议今后在给出岩石(煤)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时应标时是由何种试验方式所测得的。  相似文献   
19.
概述 针对综放沿空留巷特点和技术难点,运用采动岩体关键层理论建立了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的结构力学模型,为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技术整体合理设计奠定理论基础;以大断面全煤巷道高强锚杆支护技术为基础,将传统的在巷旁采空区实施的巷旁充填工艺,变革为在巷道内采空区侧实施的巷内充填工艺,这样既保证了顶煤的完整性与煤帮的稳定性,又保证了充填工艺系统更安全和易操作;同时,为更有效地控制长距离充填体的整体稳定性,对充填体实施了空间锚栓加固,大幅度提高了充填体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软岩工程中常遇到的臌胀性岩石的复杂的物理力学特性,采用细观力学方法,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这种岩石的矿物成份和组织结构特征,以及在间接拉伸、单轴压缩、三轴压缩和长期流变试验过程中的损伤破坏规律,还分析了它们遇水作用前后的微结构变化情况。该方法可为越来越严重的软岩工程建设和软岩力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