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54篇 |
免费 | 222篇 |
国内免费 | 19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83篇 |
综合类 | 218篇 |
化学工业 | 398篇 |
金属工艺 | 145篇 |
机械仪表 | 241篇 |
建筑科学 | 245篇 |
矿业工程 | 155篇 |
能源动力 | 62篇 |
轻工业 | 297篇 |
水利工程 | 97篇 |
石油天然气 | 188篇 |
武器工业 | 36篇 |
无线电 | 25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55篇 |
冶金工业 | 158篇 |
原子能技术 | 28篇 |
自动化技术 | 7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108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124篇 |
2018年 | 146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95篇 |
2014年 | 184篇 |
2013年 | 148篇 |
2012年 | 173篇 |
2011年 | 184篇 |
2010年 | 179篇 |
2009年 | 167篇 |
2008年 | 192篇 |
2007年 | 152篇 |
2006年 | 176篇 |
2005年 | 155篇 |
2004年 | 131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烧伤后的皮肤,可视为烧伤层和健康组织层,本文研究了探测点位于样品表面时背散射光强相对涨落与模拟烧伤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背散射光强的相对涨落随模拟烧伤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2.
53.
54.
重质油清罐时用蜡油混合渣油及换热回收渣油的方法,显著降低作业难度,同时在减少油品损失、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操作风险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5.
液氢能量密度高、运输效率高,成为了氢规模化储运的重要方式。为降低氢液化工艺能耗,提高效率,以双混合制冷剂的氢液化工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LNG预冷的新型氢液化工艺。该工艺利用LNG冷能预冷,通过混合制冷剂布雷顿循环进行深冷,深冷段采用了四级压缩、三级膨胀和三级正仲氢转化。采用Aspen HYSYS软件对工艺进行了模拟,并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工艺的比能耗可达5.263 kW·h/kg,?效率可达58.18%,优于大部分已知氢液化工艺系统。该工艺流程相对简单,能耗低、效率高,可为氢液化工艺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拓展了沿海LNG接收站LNG冷能回收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6.
为了研究罗801块微生物驱油菌种代谢产物,从代谢产物化学性质的角度探索驱油作用机理,依据微生物代谢规律,应用气相色谱、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GC-M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化学分析仪器和手段,建立了一套通用的驱油菌种代谢产物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短链脂肪酸和生物气气相色谱分析,长链脂肪酸、醇类、酚类以及生物烃的预处理和GC-MS分析,醛类、酮类的衍生化及GC-MS分析,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的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定性分析,脂类化合物的GC-MS定量分析等;介绍了罗801块驱油菌种代谢产物分析结果:罗801块驱油菌种代谢产物共检出近百种化合物,不同菌种代谢产物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驱油菌种代谢产物分析说明了驱油菌种代谢的复杂性,该研究对矿场试验效果评价及微生物驱油机理探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采用前加碱二元胶束共聚-共水解法合成了三元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双烯丙基十二胺)[P(AM/NaAA/DiAC_(12))],研究了其水溶液的粘度行为。当x(DiAC_(12))=0.10%~0.40%时,在30℃、1 mol/L NaCl溶液中,其特性粘数[η]、Huggins常数K_H、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8~19.45 dL/g,0.214~0.394和8.36×10~6~10.36×10~6g/mol;K_H小于0.8,表明其分子内缔合作用较弱。P (AM/NaAA/DiAC_(12))在矿化度为19 334μg/g,盐水溶液中的表观粘度随疏水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在NaCl、CaCl_2的离子强度分别为1.26×10~(-3)~4.88×10~(-3)和1.07×10~(-4)~5.28×10~(-4)mol/kg的水溶液中,P(AM/NaAA/DiAC_(12))水溶液出现盐增粘现象,疏水单体用量越高,盐增粘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58.
针对船载单脉冲跟踪天线动态条件下不能校相,使用存在局限性的问题,进行了动态校相技术研究。通过分析产生相位差的原因,归纳出了影响相位值的各种因素,结合天线校相的原理,提出了在海上进行动态校相的3种实现方法并论述其原理与实现方案。通过在海上实际试验和测试,得到了测试结果,对3种动态校相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并说明三种动态校相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