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6篇
矿业工程   6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1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论正反转构造的分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依据断层的作用形式将正反转构造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两大类。因受力方式的不同,单一型正反转构造可细分为挤压倾滑型、压扭型和走滑诱导型3亚类7小类;复合型正反转构造可细分为挤压倾滑复合型和压扭复合型2亚类8小类。论述了各类正反转构造的形成机制、平面和剖面的识别标志,并对每类正反转构造的特征进行了实例说明。分析认为,绝大多数正反转构造产生于张性盆地演化的反转期,即应力场转变为压应力场的时期。  相似文献   
22.
综合运用沉积岩石学及储层地质学方法,利用岩心观察及地震资料分析,工区发育一套白云质泥岩储层,层位上主要位于腾格尔组上段,集中分布在环洼带的断层带附近,结合铸体薄片、分析化验资料,白云岩为后生交代作用形成,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及各种裂缝,其裂缝主要为垂直裂缝、水平裂缝及剪切缝。由于白云质泥岩储集空间的特殊性,导致油水关系分布复杂,主要以缝洞油、封存油、隔离油、封存水、隔离水等形态存在。此类油藏的发现对于锡林好来油田的稳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测井曲线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井曲线是各种物理性质沿井孔深度变化的物理响应,它的各种形态特征都表征着不同的地质信息。以王场油田潜三段北断块为例,通过对关键井岩芯的观察,结合测井曲线,可以建立对应的岩性电性特征。以此为依据,将这种岩电特征推广至未取芯井段进行沉积微相分析。从而可以对整个研究区的沉积微相进行较精确的识别。  相似文献   
24.
文中在沉积微相研究一般的"点—线—面"(取心井单井相—连井剖面相—平面相展布)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密井网区岩心、测井、录井、分析测试、实验测试、生产测试等资料及沉积演化特征、物源分析,对河道砂体进行精细解剖,依据各种识别标志确定单河道的边界,并利用注采关系加以验证。对密井区单河道宽度和厚度进行统计,拟合出密井网区单河道宽-厚定量关系式。据此关系式推测出稀井(探井、评价井)区单河道的宽度,再结合探井、评价井的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完成从密井网区到探评井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编制出研究区精细的沉积微相平面图,这为储层特征分析、储层综合评价、开发动态分析、流体分布、有利区块预测、剩余油挖潜等储层精细研究提供了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5.
系统地对储层岩心进行观察和分析测试,获取了岩性资料、各种孔隙变化和成岩现象的特征,确定研究区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和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根据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机制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将研究区成岩相划分为粒间溶孔发育相、斑状成岩相、致密胶结成岩相和致密压嵌式成岩相。通过取心井段成岩相和相关测井资料对比统计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型成岩相测井解释模型,为后续研究区成岩相的平面和空间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储层分析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6.
以岩心、测井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沉积特征等,确定扶余油田中城区扶余油层为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并在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测井相识别模式。研究认为Ⅰ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湾、席状砂和湖泥等6种沉积微相;Ⅱ、Ⅲ、Ⅳ砂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沉积,识别出分流河道、溢岸砂、决口扇、分流河道间湾等4种沉积微相。结合砂体以及沉积微相分布规律,总结了研究区沉积相模式,确定了砂体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分流河道是油气的富集区和剩余油挖潜的最有利部位,为研究区剩余油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7.
为了提高强非均质性煤系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效果,根据测井资料,利用动态弹性力学模型对该类储层进行裂缝预测。首先利用寻优算法及阵列声波测井资料获取岩石各模量参数,然后利用微分等效介质(DEM)理论模型计算岩石孔隙纵横比(α),进而对裂缝进行定量表征。单井裂缝预测结果与岩心裂缝实际发育情况的符合率较高,约为90%,表明利用DEM模型预测煤系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可靠性较高。在此基础上,根据测井资料,利用DEM模型对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山西组Ⅱ砂组的裂缝平面分布进行了预测,裂缝预测结果与断裂性质、构造部位及岩心裂缝观察结果均较为吻合。研究表明,动态弹性力学模型适用于煤系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28.
李双泉  胡望水 《海洋石油》2005,25(3):48-52,77
文章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泌阳凹陷Tg和T56构造应力场特征,得出应力分布图和构造位移图。根据应力场分析认为Tg、T56的构造应力场具有继承性;凹陷东缘陡坡区、南缘陡坡区等强张应力分布区是有利的油气运移、聚集区。  相似文献   
29.
针对新立地区嫩三段各层位储层岩石学、物性、非均质性、微观孔隙结构等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综 合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曲线及测井等资料,对该区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平面、层内、层间)和微观 非均质性(孔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立地区嫩三段储层呈现强非均质性特点。同时,分析了该区储 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认为沉积微相从根本上控制了储层非均质性的形成,而成岩作用引起的一系列 变化则使储层非均质性增强。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SDG地区储层孔隙演化,在对储层特征、储集空间及成岩作用研究的前提下,结合薄片鉴定成果,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的方法分析孔隙演化过程。研究区蓬二气藏储层孔隙以粒间溶蚀孔隙为主,其次为次生粒内溶孔,微裂缝的发育具有改善储层的渗透性的作用。根据原始孔隙度与分选系数的关系恢复出研究区储层初始孔隙度为39.6%,成岩初期压实损失23.7%的孔隙度;石英加大和高岭石沉淀,白云石胶结交代方解石,造成15.9%的孔隙度损失,并形成交代残余;区内溶蚀作用发育程度中等,长石、岩屑等不稳定颗粒溶蚀,形成次生孔隙,贡献了3.07%的孔隙度,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通过10个样品计算目前研究区蓬二气藏孔隙度平均值为7.7%,样品物性分析孔隙度平均值为7.72%,总体分析误差为0.26%,具有较高的吻合性,说明研究方法可行,计算结果较符合实际,可用于对类似储层孔隙演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