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6篇
矿业工程   6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1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71.
叙述了荧光显微技术的分析原理,总结了石油烃中不同发光沥青的发光特征.通过生产实践总结了油层、油层含水和油水同层的荧光发光特征,并在生产中利用这些特征对油层、含油水层、油水同层进行了预测.同时对含气层的荧光显微预测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2.
松辽盆地“T2”断层系及青山口早期伸展裂陷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T2”地震反射层面是泉头组顶面或青山口组底面,“T2”反射结构是指其同相轴不连续且错迭的现象。这种反射结构不是前积成因,而是“T2”断层系的反映。“T2”断层为的形成是青山口期NEE-SWW向伸展裂陷过程中,先存NNE向断裂产生扭张运动,导致上覆层变形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73.
采用定量色谱/质谱技术,精细解剖了宋家洼陷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在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调查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二个角度确认储层沥青的来源.储层沥青甾烷异构化成熟度参数小于0.55,CPI大于1.1,三环萜烷/五环萜烷比值小于0.12,说明储层沥青成熟度低.宋家洼陷储层沥青三环萜烷系列以C23三环萜为主峰,C24四环萜烷丰度较C26三环萜烷高,C27~C29规则甾烷呈现C29规则甾烷占优势,指示有机质生源构成偏腐殖型.依据伽马蜡烷丰度,宋家洼陷储层沥青分为2类,即低伽马蜡烷型和高伽马蜡烷型,其中低伽马蜡烷型储层沥青与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烃源岩有成因联系,而高伽马蜡烷型储层沥青来源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74.
沙隆达盐矿通过十多年盐井开采探索与总结,逐步形成了对盐井盐结晶解堵和防堵规律的认识。即从地面管道盐结晶解堵和防堵规律的初步认识到井下套管盐结晶解堵和防堵规律的再认识,从而探索出了预防盐结晶堵管行之有效的方法,彻底解决了盐结晶堵管事故,为盐矿的开采打开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5.
高集油田高6 块阜宁组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为了提高采收率,需要寻找剩余油开采潜力.高6块是高集油田稳产的主力区块,在对高6块阜宁组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根据单井隔夹层识别、沉积微相划分、流动单元划分和剩余油饱和度计算,结合动态资料,分析总结了该区剩余油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垂向上不同流动单元组合与隔夹层空间配置关系会形成不同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平面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流动单元的控制.通过研究,识别了高6块沉积微相差异型剩余油、小隔层遮挡剩余油、夹层型剩余油和流动单元型剩余油共4种剩余油类型,其中小隔层、夹层封挡的砂体内部,河道侧翼溢岸砂沉积及Ⅱ类、Ⅲ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的富集区.  相似文献   
76.
高邮凹陷花庄油田阜三段为低渗、特低渗油藏,综合运用岩心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等资料,对储层非均质性从层内、层问、平面和微观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花庄油田阜三段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分析了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认为其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储层的沉积微相及成岩相,埋深对储层非均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柴达木盆地西部的背斜构造主要分为同生断展背斜、后生断展背斜、同沉积背斜三种类型。同生断展背斜圈闭主要分布在昆北断阶,其次发育在阿尔金斜坡,层位上主要发育在中深层(E—N2^1)和中浅层(N2^2-N2^3);后生断展背斜圈闭主要分布在茫崖坳陷,层位上主要发育在中深层(E—N2^1);同沉积背斜圈闭主要分布在茫崖坳陷,层位上主要发育在中浅层(N2^3-Q1 2)。综合研究认为,三种类型的背斜圈闭都是良好的含油气构造。  相似文献   
78.
北部湾盆地构造迁移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利用各种地质、测井、录井等资料,在对盆地内4个凹陷范围内的三维地震资料地质解释基础上,通过分析各凹陷边界主控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不同时期的断裂落差以及盆地内不同时期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的变化特征,分别从单个凹陷的角度和整体的角度探讨了盆地的构造迁移特征,最后从油气勘探的指导意义上简要探讨了构造迁移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北部湾盆地的构造迁移具有波浪式定向性、汇聚型偏对称性等特征;构造迁移造就了盆地现今的构造格局,控制了盆地内的生储盖组合、造成了温压场的改变,促进了烃源岩的成熟演化以及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等,影响了油气成藏的各个环节;受构造迁移的影响,研究区四个凹陷的富烃情况有所不同,涠西南凹陷是主要的富生烃凹陷,乌石凹陷次之,海中凹陷次于乌石凹陷,迈陈凹陷次于海中凹陷。  相似文献   
79.
针对长岭坳陷地区地质特征,进行页岩油勘探潜力分析。以泥页岩油气评价单元为基础模型,初步判断该泥页岩区域是否具有生成大范围页岩油藏的能力;结合地质实测数据资料,建立有机地球化学参数模型,系统地评价该区泥页岩的生油能力;进行储量计算时,对关键参数的补偿系数进行校正,使页岩油储量的预算值更接近实际。利用该套综合评价标准,对长岭地区嫩江组一段进行页岩油评价预测,划分出研究区东侧和腰英台南部为有利区,其余地区为远景区,不存在目标区。  相似文献   
80.
以吉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为例,从岩心、测井等资料入手,通过各种相标志的识别,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溢岸砂等5种微相较为发育。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勾绘了不同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从而在宏观上展现出该区沉积微相的展布及其演化特征,为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