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篇 |
综合类 | 11篇 |
化学工业 | 17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10篇 |
建筑科学 | 6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14篇 |
水利工程 | 4篇 |
石油天然气 | 7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根据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不断升级换代,而系统的升级换代主要是主站端的提高,为此设计了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端。该设计采用了网络式结构,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使其系统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技术先进、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多物理场耦合烧结超细铜粉的致密化过程,以平均晶粒度为0.5μm的超细铜粉为载体,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进行烧结实验,并将其与平均晶粒度为30μm的粗铜粉的致密化过程进行了对比,同时研究了在0.5μm的超细铜粉加入少量30μm的粗铜粉后对其致密化过程的影响。实验发现使用0.5μm超细铜粉和混合铜粉烧结后的相对密度高于30μm粗铜粉烧结后的相对密度,其中混合粉末获得的相对密度最高为94.61%。结果表明:多物理场耦合烧结后,超细铜粉可能由于其较差的导电性而阻碍烧结的顺利进行;粗细混合铜粉烧结后的致密度高于单一粒度铜粉烧结后的致密度。 相似文献
53.
54.
试论北运河通州城区段水环境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北运河属海河流域,而海河流域是七大水系中污染最为严重的。北运河所处地区干旱少雨,天然水补给量少,主要来水是沿河两岸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河水长期黑臭,水华现象明显,严重影响了两岸人民的生活,同时失去了景观河的作 相似文献
55.
56.
资本与劳动产出弹性系数的估计及其软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Visual Basic与Access数据库相结合的方法,使用线性回归法估计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程序实现了将数据库中的数据(GNP、资本量、劳动力)使用线性回归法计算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的功能,并将计算结果输出到一个图片框中. 相似文献
57.
58.
200 kt/a乙烯裂解装置改造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化工一部乙烯装置于2003进行了技术改造,从装置负荷、裂解炉的操作条件、产品收率、原料规格、能耗及环保指标对装置进行了标定,并总体评价装置的改造效果。改造后该装置仍存在几个问题:裂解炉数量不足、急冷水乳化、燃料气系统及蒸汽不平衡、循环水能力不足、丙烯塔损失大。改造后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基本能达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9.
阐述了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区别 ,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对搞好电子档案管理的作用 ,同时阐述了电子档案对其活动主体的基本要求及电子档案利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0.
分别利用等离子电火花烧结(SPS)和管式炉气氛烧结技术,制备了石墨烯/氧化铝复合材料。分析对比了两种方法下制备的烧结体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显示:石墨烯均匀地分散在烧结体中,结合超声和球磨的分散工艺能较好实现石墨烯在陶瓷颗粒中的分散。管式炉烧结和SPS都可以实现石墨烯/氧化铝复合材料的致密化,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均可达97%以上。且通过管式炉烧结制备的样品与SPS制备的样品具有相近的力学性能,其中韧性可达4MPa·m~(1/2)左右,硬度可达17 GPa以上。SPS可在短时和较低温度下完成石墨烯与陶瓷粉体的烧结,其烧结过程对管式炉的烧结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管式炉烧结则有望实现高性能石墨烯/陶瓷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