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72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1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杨兵兵  王铎  范志康 《铸造技术》2007,28(2):271-273
在强酸非水介质中硼酸与姜黄素结合生成有色物质,加入适量的乙酸丁酯脱水,并用乙酸铵缓冲溶液消除姜黄素的干扰,测量其吸光度以达到测定微量硼之目的,确定了铸造有色金属及合金中微量硼测定方法。检出限为:7.7×10-5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59%(3.3×10^-4μg/mL,4J497044,n=10),线性范围为:2.0×10^-4-1.2×10^-3μg/mL。准确度和稳定性都较好,方法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正偏析元素Mn和反偏析元素Si对铸铁基体显微硬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Mn含量的提高,共晶奥氏体分解产物区和枝晶奥氏体分解产物区边缘处显微硬度明显提高;随Si含量的提高,枝晶奥氏体分解产物和共晶奥氏体分解产物中心处显微硬度明显提高;Mn、Si的合适搭配能使枝晶奥氏体和共晶奥氏体分解产物区的显微硬度分布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53.
TiC对CuW触头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粉末冶金-熔渗法制备了不同TiC添加量的CuW合金。研究了添加TiC对CuW材料静态性能、真空电击穿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TiC的添加量在0~1.2%(质量分数,下同)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合金的硬度逐渐升高,而电导率变化不大;当添加量在1.2%~2.0%范围内时,硬度和电导率则大幅下降。添加TiC相提高了CuW材料的耐电压强度,降低了截流值。对真空电击穿后的表面组织形貌分析发现,由于TiC相在钨骨架上的钉扎作用,铜液的飞溅较小;电击穿发生在Cu/TiC相界面上,且击穿坑较小。  相似文献   
54.
贝氏体/马氏体球铁磨球准等温淬火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测磨球淬火过程的冷却曲线,提出了磨球在淬火介质中淬到马氏体相变温度Ms以上,然后空冷的准等温淬火工艺。采用该工艺,磨球水淬组织与水玻璃淬火组织相近,有较多的贝氏体。经适当回火,磨球硬度HRC55左右,冲击韧性大于6J/cm2。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大型复杂不锈钢叶轮熔模-砂型复合铸造工艺。借助设计的工装,利用熔模铸造涂制出复杂叶片部分的硅酸乙酯-水玻璃复合型壳;利用砂型造型得到简单轮毂轮辐及熔模型壳部分的铸型;将熔模型壳与水玻璃砂型组合后得到了该叶轮的熔模-砂型复合铸型;通过熔炼、浇注、切割、清理、热处理得到了ZG1Cr18Ni9Ti叶轮铸件。结果表明:采用该复合工艺生产的叶轮铸件表面粗糙度达到Ra3.2-1.6、尺寸精度达到CT4-CT5、力学性能等都满足技术要求,且工艺稳定,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56.
钨粉粒径对熔渗法制备的CuW触头材料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钨粉粒径对熔渗法制备CuW触头材料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钨粉粒径过大时,会降低CuW触头材料的硬度;钨粉粒径过细小时,易在CuW触头材料中产生铜的富集;钨粉粒径5-7μm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57.
整体铜钨—铬青铜触头的立式烧结熔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立式烧结熔渗工艺制造了CuW-CrCu整体触头,结果表明,一次和二次烧结熔渗的CuW-CrCu结合面强度均大于手工焊的结合强度,二次烧结熔渗有利于铜钨头物理性能的提高,较高铬含量可提高铬铜部分的强度,新制作的整体触头可广泛应用于隔离开关,断路器,组合电器中的耐弧触头。  相似文献   
58.
Effects of extrusion on chromium precipitation in Cu-Cr allo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INTRODUCTIONChromiummaycrystallizeasashortbarorden driteduringsolidificationofCu Cralloy[13] .AllkindsofCrparticlesmaydissolveintocoppermatrixduringsolutiontreatmentat 980℃ .Duringthesub sequentaging ,thechromiumdissolvedincopperma trixwillprecipitate[4 6 ] .Theprecipitatedchromiumparticleshavegreateffectsonmechanicalandelectri calpropertiesofCu Cralloyaccordingtotheirsize ,shapeanddistribution[79] .Someworksfocusedoneffectofalloyingadditionsonthesizeofchromiumparticleandpropertyof…  相似文献   
59.
Al2O3/Cu复合材料内氧化粉末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引入高能球害,为Al2O3/Cu复合材料的内氧化工艺提供了新的粉末制备途径。高能球窘可制备亚稳态的Cu-Al预合金粉末,使用该粉末进行内氧化,既可避免复杂的雾化制粉装置,又可使Al的脱溶氧化变得容易,缩短内氧化的周期;Cu2O粉末与Cu-Al预合金粉末一起进行球磨。一方面改善了粉末内氧化的动力学条件,另一方面避免了Cu2O分解后产生的富铜相。球磨过程适宜的酒精加入量为15mL/100g粉料。Cu-Al系粉末在经过96h的球窘后合金已经形成,合金粉末向层片结构发展,此时粒子已经细化。X射线衍射图谱中Al的衍射峰的消失是Cu-Al系粉末形成合金的标志,并不是晶粒细化所致。Cu-2.0%Al比Cu-0.8%Al的合金更容易细化,层片结构更突出。  相似文献   
60.
采用一种新型的真空原位氧化工艺制备了Al2O3/Cu复合材料。本文主要讨论新工艺参数对原位氧化析出的Al2O3颗粒的数量、分布、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环境下,原位氧化工艺更易于控制,析出的Al2O3颗粒为椭球形,粒径、颗粒间距均小于1μm,均匀、弥散分布在基体上。升温速率、反应温度、原始粉末中Al的含量均对Al2O3颗粒的析出及分布有显著的影响。由于Al氧化的强放热效应,三者必须合理匹配,才能制备出组织性能优越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