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26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20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图像分析测定白麦的角质率和硬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在建立客观,准确的测定白麦角质率和硬度的方法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实验,对13种白麦以国标目视法测定其角质率,以抗粉碎硬度指数作为其硬度。然后用反射扫描方式采集图像,并加以分析,选择了与小麦角质率和硬度显著相关的特征色泽参数,建立了测定角质率和硬度的线性回归方程,证明利用白麦图像的色泽特征参数来测定其角质率和抗粉碎硬度指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2.
全谷物在发芽过程中酚类、多糖、蛋白质、淀粉等营养成分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对全谷物食品的开发应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发芽全谷物的营养成分变化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利用萌芽技术来改善全谷物营养品质的应用前景,旨在为生产功能性发芽全谷物类食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了解云南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 并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 为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6年从云南省16个地州市农贸市场、超市及酒店餐馆采样并监测14大类食品, 共计23723份。检测方法按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进行。结果 23723份样品中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75株, 总检出率为2.85%; 7年的检出率从0.92%~11.13%, 2010年检出率最高, 2016年最低, 总体呈下降趋势; 全省16个地州市, 检出率在0.99%~6.91%, 其中昆明市、普洱市、丽江市检出率较高; 14类食品中有11类检出, 检出率在0.23%~6.68%, 其中肉与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餐饮食品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 4种不同的采样环节检出率在0%~5.83%, 其中生产加工环节检出率最高; 不同季节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预包装和散装样品的检出率分别为0.96%和3.94%, 散装食品检出率明显高于预包装食品。结论 云南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严重, 需从食品的原料、加工、运输、储藏以及销售等全过程进行控制, 从而有效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4.
HPLC分析植物油脂甘油三酯结构组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油三酯是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分析其结构组成可了解植物油脂性质及用途,也可作为鉴别各种植物油脂特征的指纹信息.目前对于植物油脂甘油三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在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多成就,重点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分析植物油脂甘油三酯结构组成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65.
特色挂面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挂面是我国的传统主食。近年来,挂面的多样化创新取得了很大进展。营养健康的全麦粉挂面、杂粮挂面、杂豆挂面、果蔬挂面、薯类挂面占据了挂面的中高端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糯性小麦、糜子、糯米、糯高粱等糯性谷物,藜麦、籽粒苋、薏米等新资源,可溶性大豆多糖、亚麻籽、菊糖等新型食品配料,在特色挂面中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对挂面新产品的营养评价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标准的制订还不能满足目前的市场要求,科技创新的力量还不足,特色挂面在挂面市场中的占有率还有待提高。对近十年来特色挂面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挂面的进一步创新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调查分析云南省一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事件。 方法 参照GB/T 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对样品进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检测。按照GB 5009.18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检测样品中的米酵菌酸, 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用VITEK 2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和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微生物鉴定。结果 2份样品鉴定结果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2份样品均检测出米酵菌酸, 含量分别为18.0和24.2 mg/kg。 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源于食源性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  相似文献   
67.
采用挤压蒸煮加工方法对脱脂米糠进行改性,研究挤压蒸煮加工米糠对米糠可溶膳食纤维(SDF)增加和膳食纤维结构性质的影响。以SDF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米糠最适挤压条件为:水分含量为35%、挤压温度为160 ℃、螺杆转速为250 r/min。经过挤压蒸煮加工后,米糠SDF含量从4.34%增至14.34%。米糠SDF的微观结构膨胀疏松,持水力、膨胀力显著增加,而持油力显著降低,红外光谱并未产生新的吸收峰,峰位置整体向长波数方向移动,吸收强度降低,结晶衍射峰的位置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相对结晶度有所降低;米糠不溶膳食纤维(IDF)的微观结构被破坏,膨胀力显著提高,持油力显著降低,持水力无明显变化。红外光谱性质和结晶性质结果均表明挤压蒸煮加工后脱脂米糠IDF中仍存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其结构受到破坏,相对结晶度降低。挤压蒸煮加工能改变脱脂米糠膳食纤维的结构性质,为膳食纤维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8.
研究干法、半干法及湿法3种磨粉方式对糙米粉损伤淀粉含量、平均粒径、微观结构、水合特性、热焓特性和流变性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法磨粉糙米粉损伤淀粉含量、吸水指数、水溶性和膨胀势显著高于湿法和半干法。但干法磨粉糙米粉平均粒径、凝胶最大弹性模量和最大黏性模量显著小于湿法和半干法。干法和半干法糙米粉糊化焓值低于湿法。干法磨粉糙米粉形成了许多不规则的颗粒碎片,而半干法和湿法的糙米粉淀粉颗粒较完整。磨粉方式和条件显著影响糙米粉的性质,应根据糙米制品品质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磨粉方式和磨粉条件。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了解2010~2016年云南省市售熟肉制品和餐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调查分析。方法 在全省16个州市县中选取超市、农贸市场、零售及餐饮环节等为采样点, 随机采取熟肉制品1465份和餐饮食品3674份, 按照GB 4789.3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及《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检测和鉴定。结果 1465份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2.18%(32/1465), 3674份餐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率为1.44%(53/3674)。在不同流通环节中, 熟肉制品和餐饮制品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便利店和超市, 分别为9.09%(5/55)和1.67%(3/180)。在不同的监测地区, 熟肉制品和餐饮制品检出率最高均为昭通地区, 分别为7.8%(11/141)和7.17%(18/251)。结论 单增李斯特菌在熟肉制品及餐饮食品中均有检出, 说明云南省的食品中存在一定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 对消费者的安全有潜在风险, 相关监管部门应持续加强监管,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目的 了解云南省2010~2016年肉类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 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 2010~2016年, 在云南省采集3022件肉类制品样品, 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污染状况进行监测。结果 3022件肉类制品中共检出阳性致病菌312株, 总检出率为10.32%, 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依次为4.96%、3.97%、1.39%; 散装样品致病菌检出率(11.60%)高于预包装样品致病菌检出率(7.06%); 餐饮环节致病菌检出率(11.85%)与流通环节致病菌检出率(10.08%)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2010~2016年云南省肉类制品中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较沙门氏菌严重, 应加强肉类制品在贮存、运输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