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13篇
石油天然气   1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研究碱体系提高采收率机理,采用旋滴界面张力仪测定Na2CO3溶液与原油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Na2CO3可以与原油中的石油酸在界面上反应生成表面活性剂,活性剂不断富集在油-水界面上,界面张力逐渐降低,在反应的后期,反应逐渐减弱,扩散作用导致界面张力迅速升高,同时温度较高时也会增强扩散作用导致界面张力升高.通过测定油膜的收缩速率和可视化驱替实验表明:碱与原油反应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会吸附在油-固界面上降低油-固界面张力,增强固体表面的亲油性.温度升高导致的扩散作用会降低活性物质在油-固界面上的吸附量,因此温度较低时,碱具有更强的改变润湿性的能力,有利于降低水相渗透率,提高波及系数.  相似文献   
32.
对辽河稠油在蒸汽吞吐中发生的热裂解行为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在高压反应釜中模拟热采时的井下条件,从四组分(SARA)、70℃降黏率、裂解气组成的角度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水量对辽河稠油热裂解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辽河稠油在250℃已开始发生裂解;在蒸汽吞吐条件下,SARA组成发生变化,轻质组分增加,胶体体系受到破坏,稠油黏度降低;稠油降黏率与反应温度成线性关系,温度从250℃升至350℃反应16 h的降黏率由32.03%升至98.82%;在350℃反应时间由1 h增至24 h,降黏率从38.67%升至99%。反应时间超过16 h后降黏率增长趋势变缓并趋于恒值,在其他温度下稠油黏度的变化有相同的规律,降黏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同一公式表示;稠油热处理后降黏效果越好产生裂解气越多,裂解气含H2S也越多;水的存在对辽河稠油裂解有影响,当加入的水完全汽化时(本实验中加水量为稠油质量的10%时),降黏效果最好。蒸汽吞吐开采中稠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永久性降黏。图3表8参6。  相似文献   
33.
34.
为了解决聚驱油田转后续水驱阶段地层滞留聚合物再利用的问题,运用微乳法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聚剂的方法,研制出一种带有阳离子基团的体型聚合物凝聚剂,并对该凝聚剂的制备、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聚丙烯酰胺凝聚剂的阳离子度为5%、两种溶液质量分数相同、体积比为1:1,剪切速率为170 s-1的条件下,可以提高黏度约10 mPa·s;在80℃水浴恒温4 h,黏度降低率仅为3%;在氯化钠用量达到1%时,溶液中复合体系的黏度仍为32.9mPa·s.新型凝聚剂有显著的增黏效果和深部调驱意义.  相似文献   
35.
通过油酸和N,N-二甲基丙二胺的叔胺化反应及叔胺和氯乙酸钠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油酸酰胺丙基二甲基胺羧基甜菜碱,运用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影响油酸转化率的主要工艺措施,并与传统的胺值滴定法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采取升高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尽早脱水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油酸的转化率。在175℃、反应8h、5h开始分水的条件下油酸的转化率最高约为78.75%。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确证了目标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36.
针对以聚丙烯酰胺为主的深部调驱剂要求油藏的地层水矿化度和地层温度低的问题,利用炼油催化裂化的副产物聚合形成油溶性树脂,再利用合成的油溶性树脂制备了乳化树脂深部调驱剂。对该调驱剂的稳定性、封堵性能及驱油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当树脂质量分数大于0.1时,乳化树脂调驱剂体系是稳定的,且随树脂质量分数及调驱剂注入量的增加,岩心封堵后的残余阻力系数先增加后下降,即存在最佳值,这对深部调驱是有利的。该调驱剂具有较好的提高采收率作用,可适用于温度低于120℃、地层水矿化度小于40000mg/L的油藏。  相似文献   
37.
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碳酸盐岩油藏实施的注CO2驱、注N2驱、注空气驱、注烃气驱、热采技术和化学驱的历史与现状,同时探讨了未来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趋势: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仍会是主要方法,化学驱可能成为气驱的替代或辅助方式。对于化学驱而言,开发新型化学剂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途径,未来的研究应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重要领域:①选择显碱性的有机化合物;②研究基于新工程材料("纳米流体")的新流体配方。  相似文献   
38.
目的塔河碳酸盐岩油藏地层温度高(110℃以上)、地层水盐质量浓度高(22×10^(4) mg/L,其中,钙镁离子近2×10^(4) mg/L)。针对塔河油田高温、高盐的苛刻油藏条件,现有堵剂选择性单一,封堵时间较短,需研发新类型堵剂进行封堵。方法设计在低盐含量模拟注入水中,以AM-AMPS共聚物为成胶剂,以水溶性酚醛树脂为交联剂,加入纳米SiO_(2)做稳定剂配制成胶液,测定成胶时间和冻胶强度,并将130℃形成的冻胶老化3天后放于高盐含量模拟水浸泡,考查其长期稳定性。另外,为探索冻胶的稳定性和脱水收缩机理,将在高盐含量水中老化前后的冻胶逐级脱水并干燥后进行了SEM和IR、XPS分析。结果在相同的交联剂与聚合物用量下,增加纳米SiO_(2)的含量,冻胶稳定性增加,可在高盐含量模拟水中保持60天脱水率低于10%;脱水程度随交联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冻胶在高盐水中浸泡后,由于伯酰胺的水解及其生成的羧酸根与地层水中钙镁离子的交联作用,冻胶网格变密,储能模量增加。结论在低盐水中制备的AM-AMPS40-水溶性酚醛树脂满足塔河油田堵水的要求,该结果可为高温高盐油藏用堵剂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9.
为研制耐温稠油降粘剂,以丙酮作溶剂,采用氯乙酸法合成了氧乙烯链节数分别为4、6、8、10、15的5种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乙酸盐(以OPC-n表示,其中n表示氧乙烯链节数),评价了这些表面活性剂对取自胜利油田、辽河油田的7种稠油的乳化降粘性能.结果表明,OPC-8的降粘能力最好,当质量分数为0.03%~0.1%时,7种稠油的降粘率均高于90%.该降粘剂具有较高的耐温能力,在300 ℃下加热3 h,其浓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对特稠油和超稠油的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躺滴法结合图像处理测量界面张力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躺滴法结合图像处理来测量界面张力较大体系的界面张力。为了提取图像中的有效信息,需要对获得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图像预处理包括图像的裁减,以获得图像的核心部分;绘制出裁减后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得到该幅图像的阈值;利用阈值法将图像二值化。对二值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得到其边界,再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边界曲线,于是可以通过Bashforth-Adams方程计算得到该体系的界面张力。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