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13篇
石油天然气   1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酸化淤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酸化淤渣的生成机理。研究认为,酸化淤渣含有许多不饱和物质,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同原油差别较大。酸化淤渣的生成是原油中胶质、沥青质析出的结果。在该过程中、胶质、沥青质会相互吸附和聚并,导致沥青质和苯不溶物的出现。根据研究脱沥青质原油和脱胶质沥青质原油的结果,认为胶质是酸化淤渣生成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2.
表面活性剂用作水基防蜡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贵才  葛际江  孙铭勤 《钻采工艺》2006,29(1):91-92,95
评价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防蜡率。实验结果表明,AE10017效果最好,使用质量浓度为200mg/L时,防蜡率可达50%以上;AE10017和SP169或孤岛5号复配后,产生明显的防蜡协同效应。当ρ(AE10017):ρ(SP169)=200:100复配后,防蜡率可达77%,ρ(AE10017):ρ(孤岛5号)=150:150复配后,防蜡率达71%。当产出液的含水率高于40%时,所研制的防蜡剂具有较好的防蜡效果。  相似文献   
43.
针对水平井产出液含水量较高的现状,选择了一种新型的笼统挤注化学堵水剂——活化油堵剂,并对活化油的堵水性能进行了研究。为提高活化油的耐温耐盐性能,确定使用非离子-阴离子复配乳化剂作为活化油用乳化体系,并筛选出最佳乳化体系为2%MZ-18+3%BH-12。室内实验证明,由该活化油制得的乳状液具有较高的黏度和热稳定性。物理模拟实验表明该活化油体系具有较好的堵水性能、耐冲刷性能和油水选择性封堵性能。现场试验表明,该笼统挤注化学堵水技术能显著降低含水率,提高水平井的产油量,起到降水增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塔河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以孤立溶洞和溶蚀裂缝为主,三维空间展布极其复杂,针对缝洞型油藏单元注气驱油规律认识不清、常规物模研究方法适用性较差的问题,设计制作了缝洞型可视化模型,开展不同驱替方式驱油规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阁楼油”是缝洞型油藏水驱开发后期剩余油的重要存在形式;N2在高部位流动,作用于构造顶部“阁楼油”,水在低部位流动,驱替低部位剩余油,泡沫在高、低部位均可流动,波及面积最大;对比不同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程度,泡沫驱最高达38.0%,其次为气水混注,提高采收率19.7%。实验研究揭示了缝洞型油藏注N2驱油规律,为后续段塞组合优化、注采参数设计和现场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5.
稠油碱驱机理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碱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驱替机理。首先通过实验测定了碱和稠油的界面张力,然后通过填砂管驱油实验评价了驱油效果,最后对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历史拟合。研究结果表明,稠油碱驱过程中随着碱浓度的升高,原油采收率和压力降都随之升高。压力降的升高主要由于生成了油包水乳状液,增加了水流通道中水相的流动阻力,导致注入水流向未波及的区域,从而提高了稠油采收率。对稠油碱驱数值模拟时考虑了界面张力的降低、化学剂的吸附和油包水乳状液的形成。结果表明,模拟值和实验值拟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46.
本文将自制羧基甜菜碱与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1:1混合,得到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研究了该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及抗吸附性,监测了油滴的三相接触角随时间变化,并进行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与临盘原油的界面张力值可以达到10-3mN/m的超低数量级,经过石英砂静态吸附后,该复配体系依具有较低界面张力性能,并且该体系对原油有良好的乳化性能。油滴的三相接触角监测结果表明,复配表面活性剂能使固相表面由亲水性向偏亲油性转变,从而降低了油滴在低渗孔隙中的贾敏效应,提高了注水开发效果。在现场弱碱性水驱的基础上,注入1.5PV的质量分数为0.5%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段塞后,采收率进一步提高13%,注水压力下降。该复配表面活性剂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针对非常规油气资源难以开采且多依赖水力压裂增产措施的特点,结合近几年刚刚兴起的高通道压裂技术,介绍了国外支撑剂自聚调控技术的最新进展。重点综述了自聚性支撑剂表面处理技术、表面改性机理、支撑剂在线涂层工艺的研究现状,指出了高通道压裂自聚性支撑剂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图8 参27  相似文献   
48.
目前稠油油藏的开采方式主要以热采为主,针对稠油热采过程中出现的汽窜现象,研究了一种耐温耐盐蒸汽封堵体系。确定了最佳配方为:1%沥青粉颗粒+0.7%胍胶+0.05%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质量比2∶3),研究了该体系的耐温耐盐性能、高温封堵性能、耐冲刷性能及油水选择性封堵能力。研究表明:该蒸汽封堵体系在高温高盐条件下析水率不超过20%。同时该堵剂具有较好的耐盐性能,使用矿化度为100 g/L的地层水配制堵剂的析水率小于30%。沥青粉颗粒高温堵剂对不同渗透率岩心的封堵率均能保持在90%以上,且注入蒸汽长时间冲刷后封堵率降低率低于3%,具有较好的耐冲刷性能。沥青粉颗粒高温堵剂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封堵能力,对水层的封堵率可以达到85%以上,而对油层的封堵率低于20%。  相似文献   
49.
以水为溶剂,氧化一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合成了马来酸酐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以防垢率、溴值、钙容忍度为指标对产品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当m(还原剂):m(过硫酸铵)=0.6:1时,产品溴值小于30mg/g,钙容忍度为1500mg/L,产品使用浓度为4mg/L时,防垢率为91.2%。防垢性能优于HPMA,与HEDP、ATMP相当。  相似文献   
50.
为了研究碱体系提高采收率机理,采用旋滴界面张力仪测定Na2CO3溶液与原油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Na2CO3可以与原油中的石油酸在界面上反应生成表面活性剂,活性剂不断富集在油-水界面上,界面张力逐渐降低,在反应的后期,反应逐渐减弱,扩散作用导致界面张力迅速升高,同时温度较高时也会增强扩散作用导致界面张力升高.通过测定油膜的收缩速率和可视化驱替实验表明:碱与原油反应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会吸附在油-固界面上降低油-固界面张力,增强固体表面的亲油性.温度升高导致的扩散作用会降低活性物质在油-固界面上的吸附量,因此温度较低时,碱具有更强的改变润湿性的能力,有利于降低水相渗透率,提高波及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