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75篇 |
免费 | 783篇 |
国内免费 | 52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64篇 |
综合类 | 1011篇 |
化学工业 | 1808篇 |
金属工艺 | 800篇 |
机械仪表 | 914篇 |
建筑科学 | 1384篇 |
矿业工程 | 479篇 |
能源动力 | 418篇 |
轻工业 | 1224篇 |
水利工程 | 510篇 |
石油天然气 | 641篇 |
武器工业 | 61篇 |
无线电 | 147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99篇 |
冶金工业 | 481篇 |
原子能技术 | 131篇 |
自动化技术 | 13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5篇 |
2023年 | 263篇 |
2022年 | 289篇 |
2021年 | 384篇 |
2020年 | 358篇 |
2019年 | 355篇 |
2018年 | 331篇 |
2017年 | 170篇 |
2016年 | 223篇 |
2015年 | 250篇 |
2014年 | 611篇 |
2013年 | 437篇 |
2012年 | 512篇 |
2011年 | 556篇 |
2010年 | 558篇 |
2009年 | 543篇 |
2008年 | 543篇 |
2007年 | 574篇 |
2006年 | 635篇 |
2005年 | 558篇 |
2004年 | 497篇 |
2003年 | 438篇 |
2002年 | 389篇 |
2001年 | 360篇 |
2000年 | 372篇 |
1999年 | 439篇 |
1998年 | 406篇 |
1997年 | 377篇 |
1996年 | 353篇 |
1995年 | 307篇 |
1994年 | 334篇 |
1993年 | 306篇 |
1992年 | 291篇 |
1991年 | 278篇 |
1990年 | 288篇 |
1989年 | 229篇 |
1988年 | 82篇 |
1987年 | 76篇 |
1986年 | 62篇 |
1985年 | 75篇 |
1984年 | 59篇 |
1983年 | 57篇 |
1982年 | 44篇 |
1981年 | 54篇 |
1980年 | 38篇 |
1979年 | 23篇 |
1978年 | 6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7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近年来,国内外对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视,BIM已成为未来建筑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为BIM实施的第一步,BIM模型的创建对BIM的成功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IFC数据标准作为国际通用的BIM基础数据格式,可以使以IFC标准格式形成的BIM模型,在多种AEC工程软件中进行信息传递及交换。当前,不同的软件对IFC格式的支持范围及支持程度各不相同。本文针对BuildingSMART的Coordination View Certification 2.0项目中对当前主流BIM软件的IFC2X3支持情况的统计,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得出面向IFC的BIM建模软件选择方案,为不同特点的项目BIM应用提供软件参考,从而促进IFC标准的发展以及BIM技术的普及。 相似文献
22.
23.
针对网架屋盖悬挑端风致响应较大的问题,提出附加粘弹性阻尼器的减振方法.采用带悬挑平屋盖风压分布风洞试验数据,对附加和无附加粘弹性阻尼器的足尺子结构模型进行最不利风向作用下的加载试验.建立网架屋盖数值分析模型,进行附加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和安装位置对结构减振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附加粘弹性阻尼器可减小网架屋盖悬挑端的风致响应... 相似文献
24.
25.
26.
以MCM-22分子筛为原料,采用Sn Cl4·5H2O对其后处理改性合成了Sn-MCM-22催化剂,用于催化1,3-二羟基丙酮(DHA)与醇反应制备乳酸酯。XRD、SEM、N2吸附-脱附、UV-Vis和Py-IR表征结果显示,Sn以离子形式插入到分子筛孔和SnO2接枝的方式来改性MCM-22,改性催化剂具有强Lewis和Br?nsted复合双酸性位点,可有效催化DHA制备乳酸酯。结果表明,选用Sn-MCM-22催化剂催化DHA甲醇溶液(0.25mol/L),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15 h,乳酸甲酯收率达96.3%。该催化剂催化DHA与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反应,相应的乳酸酯收率在86.4%~88.4%之间,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
28.
29.
生物碱为吴茱萸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根据母核结构分为吲哚类生物碱、喹诺酮类生物碱等。对吴茱萸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抗肿瘤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以及抗炎镇痛等。 相似文献
30.
无氧铜材料是深低温区常用的传热介质,其界面接触热阻是受多参数影响的变量。基于稳态实验法采用了一种温度、压力等参数可调可控的固体界面接触热阻测试系统。通过减小数据采集系统的激励电流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精度,并基于多层热阻法将制冷机温度波动控制在±1.5 mK以内。实验测试了无氧铜材料在4—40 K、0.6—2.8 MPa范围不同热流和表面粗糙度条件下的界面接触热阻。结果表明温度和粗糙度对其影响明显,当温度降低至4 K附近时无氧铜界面接触热阻迅速升高;在5—20 K温区当表面粗糙度由0.8μm增加到1.88μm时,其界面接触热阻将增加3—7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