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29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从SDH网络同步的重要性出发,讨论了SDH设备指针的作用以及当SDH网络同步不良时维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2.
薄煤层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江  窦林名  蔡武  李振雷  丁言露 《煤炭学报》2014,39(11):2177-2182
理论分析了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的应力条件和能量转化过程,揭示了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机制,数值计算分析了工作面应力分布特征与煤厚之间的关系,采用微震监测数据分析了卸压爆破产生的应力波传播规律,并分析研究了薄煤层动静载特征及诱发冲击地压过程。结果表明:薄煤层工作面应力集中程度较厚煤层高,峰值应力区距离煤壁较近,应力梯度较大;采动动载直接与高应力叠加,且开采导致的应力降以及单位体积煤体释放的弹性变形能远高于厚煤层,在动静组合作用下,薄煤层工作面易于达到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的应力和能量条件,显著符合动静组合诱冲机制。最后基于动静载组合诱发薄煤层冲击地压的机制,探讨了薄煤层冲击地压防治原则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3.
 岩石受载下的内部破裂演化特征对于研究岩石破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将声发射(AE)与CT成像技术相结合,对3种不同加载速率下的泥岩试样进行声发射CT反演计算,分析各加载阶段波速分布特征,探究波速演化与岩样宏、微观破裂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 在加载初期,岩样内部波速范围变化较小,波速异常区面积较小且分布较为零散;随着载荷增加,波速范围不断增加,同时波速异常区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临近破坏阶段,波速范围进一步增加,其低波速区也逐渐形成大面积贯通。(2) 岩样实际宏观破裂位置与低波速区及波速异常丰富区位置吻合,说明临近破坏阶段,岩样内部微裂隙的大量萌生发育使低波速区快速扩展贯通,同时微裂隙周围的岩石颗粒因受挤压而呈现出高波速状态。(3) 受载初期,岩样内初始微裂隙发育萌生位置与低波速区大致吻合;随载荷增加,大量微裂隙开始在低波速区与波速异常丰富区聚集、延伸;在临近破坏阶段,微破裂密集区扩展贯通,其所处区域与岩样破裂位置大体一致。(4) 反演计算调整前后的AE事件整体分布特征保持一致,证明了初始AE事件定位的准确性及声发射CT成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4.
在无源雷达系统中,特别是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TTB)雷达中,监测信号不仅包含直达波和多径杂波,同时还存在来自其它同频基站的直达波和多径干扰信号。当实际探测环境非平稳和干扰样本无法获取时,常规时域滤波方法无法有效抑制杂波及同频干扰。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时级联的DTTB无源雷达非平稳杂波及同频干扰抑制方法。首先利用递归最小二乘方法(RLS)去除主基站的直达波和多径杂波;然后利用低副瓣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获取干扰样本,从而实现非平稳同频干扰的抑制;最后,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对于干扰的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35.
国内外煤层气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煤层气(瓦斯)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作危害煤矿安全的有害气体,然而随着近年来爆发的能源危机,人们对煤层气的认识也逐渐改变。煤层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环境利益。我国的煤层气储量非常丰富,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我国煤层气工业起步较晚,距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正确认识国内外煤层气利用现状,有助于我们加快对煤层气的合理利用,有助于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相似文献   
36.
冲击矿压空间孕育机制及其微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围岩-煤体"系统在开采过程中的运动变化特征,建立"一大两小"采场空间孕育模型,将顶板、煤层和底板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考察煤岩结构破裂到失稳乃至冲击的过程,并以具有向斜构造和巷道交叉区域等典型孕育场的某矿区冲击煤层的微震现场实测研究予以论述。研究表明,空间孕育模型可以准确描述煤岩结构从破裂到失稳乃至冲击的整个过程,其中静态高应力集中区域是煤岩结构失稳破坏的应力基础,回采作业开启了强矿震和冲击的动态孕育过程,顶板断裂引发的动载荷可以触发动态孕育过程快速进入裂隙突变阶段乃至失稳破坏,强矿震和冲击的发生取决于走向上高应力集中区域能否在遭到逐渐卸载破坏前就已经达到较高的孕育程度。孕育过程中的裂隙稳定扩展阶段是强矿震和冲击前兆信息的异常阶段,裂隙突变说明强矿震和冲击的即将发生。该矿区1-3区二段工作面历次强矿震和冲击表现出明显的孕育特征,特别是"6·26","10·15"冲击前,矿震频次和能量异常活跃,孕育特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7.
基于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灰色预测和最优组合模型,提出了全国煤炭需求量的预测模型,并利用各模型预测了全国2009-2013年的煤炭需求量。最后,对3种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了分析,得出结论:最优组合预测模型从总体上起到了提高预测精度的作用,用此方法进行预测是有效的,预测的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8.
原料风扫磨系统以前常用于小规模水泥生产线的配套,目前少量用于国外欠发达地区的水泥项目。该系统能耗较高,但投资省,而且系统适应性强,操作简单,维修方便,有其存在的意义。本文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该系统的改进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9.
40.
针对目前国内煤层冲击倾向性指标存在的问题,基于煤岩应变强度理论、煤岩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随机统计分布的假设和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采用单轴压缩下煤岩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用最优化方法确定该模型的关键参数,同时分析了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进而给出了冲击能指数和弹性能指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最大损伤速率和反应动态破坏时间的动态损伤应变新指标。数值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最优化方法确定该模型参数能更好地拟合煤岩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修正后与新提出的冲击倾向性指标理论计算方法合理可行,物理意义明确,能很好地反映煤层的冲击倾向性,为深入研究煤层冲击倾向性的本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