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25篇 |
免费 | 692篇 |
国内免费 | 44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21篇 |
综合类 | 907篇 |
化学工业 | 1140篇 |
金属工艺 | 756篇 |
机械仪表 | 886篇 |
建筑科学 | 1047篇 |
矿业工程 | 452篇 |
能源动力 | 270篇 |
轻工业 | 1040篇 |
水利工程 | 490篇 |
石油天然气 | 517篇 |
武器工业 | 188篇 |
无线电 | 91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43篇 |
冶金工业 | 496篇 |
原子能技术 | 73篇 |
自动化技术 | 10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4篇 |
2023年 | 306篇 |
2022年 | 339篇 |
2021年 | 370篇 |
2020年 | 265篇 |
2019年 | 328篇 |
2018年 | 354篇 |
2017年 | 182篇 |
2016年 | 190篇 |
2015年 | 290篇 |
2014年 | 640篇 |
2013年 | 460篇 |
2012年 | 562篇 |
2011年 | 575篇 |
2010年 | 513篇 |
2009年 | 566篇 |
2008年 | 516篇 |
2007年 | 495篇 |
2006年 | 545篇 |
2005年 | 487篇 |
2004年 | 434篇 |
2003年 | 364篇 |
2002年 | 281篇 |
2001年 | 261篇 |
2000年 | 245篇 |
1999年 | 212篇 |
1998年 | 194篇 |
1997年 | 198篇 |
1996年 | 182篇 |
1995年 | 148篇 |
1994年 | 155篇 |
1993年 | 116篇 |
1992年 | 121篇 |
1991年 | 122篇 |
1990年 | 114篇 |
1989年 | 104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58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46篇 |
1983年 | 48篇 |
1982年 | 44篇 |
1981年 | 31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7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合成了具有介孔-大孔双模型分级结构的无定形硅-铝催化剂,利用硅和铝核的固体魔角核磁共振谱,考察了合成样品中硅和铝结构上的原子特征. 相似文献
104.
胶莱盆地深部拆离系统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揭示了胶莱盆地深部两个低角度拆离断裂系统:一个发育于盆地南部诸城凹陷,主拆离面向南缓倾,深度为8~10 km;另一个发育于盆地北部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深部,由一系列北倾犁式正断层组成,主拆离面向北或北北东缓倾。根据受控凹陷的地层记录分析、剖面复原分析和伸展量估算,并结合地表断裂滑动矢量反演结果,认为盆地南部拆离系统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莱阳组沉积时期,该时期诸城凹陷南北向伸展量达36%~41%,最大伸展方向可能为北西-南东。该拆离系统继承了早期胶南(或苏鲁)造山带深部滑脱构造面,其后期拆离复活主导了胶莱盆地南部不对称伸展构造样式,控制了狭长展布的莱阳期沉积凹陷发育。北部拆离系统主要形成于晚白垩世盆地伸展阶段,伸展作用可能延续到古新世时期,控制了盆地王氏组沉积。这个时期横穿莱阳凹陷和高密凹陷南北向伸展量估计为20%~25%,最大的伸展方向近南北向。该拆离系统调节了胶莱盆地近南北向拉分伸展,其形成与盆地东、西两侧北北东向边界断裂带右旋剪切作用有关。胶莱盆地深部两个深部拆离系统的时空复合或叠合造就了盆地内部复杂的伸展构造样式。识别这两个拆离系统不仅对盆地形成机理和动力学背景提供了重要的深部构造制约,对盆地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5.
106.
钻井井喷失控井喷流出口速度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失控井喷流出口速度、喷口内压力、喷层产量都是井喷失控处理方案设计、作业施工中重要的基础数据。由于井喷失控井井口环境条件复杂,井喷失控后无法在井口安装测量仪表及在高速喷流中放入参照物,不能直接获取以上数据。文章利用地质、钻井过程获得的地层物性参数和气体动力学方程,探讨井喷失控井天然气喷流在不同井筒流动尺寸及组合的喷流速度预测模型,可应用薄剪切模型或RNG修正的k-ε模型定量描述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颁。为井喷失控井处理方案设计、施工作业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7.
针对目前油田修井作业中油管大都水平放置,手工作业量大,且不易实现自动化等问题,开发了一种油管柱立式自动排架。初步测试表明,该自动排架设计新颖,控制程序简单,制造成本低,能与现有修井设备配合使用,有助于简化油管的运动轨迹,实现油管起下作业的自动化。该装置的推广应用将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修井作业的工作效率,并能减少油管螺纹的损坏,防止修井事故的发生,对油田修井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我国油田正面临井网的三次加密,开采对象是一次加密和二次加密未动用的所有油层,二次加密后的剩余油决定了三次加密的不均匀性,且在层系上不具有独立性。聚合物驱的井网开发过后,还有相当一部分油层未能进行三次采油,有必要进一步开发。分析了三次加密和三次采油单独开采的缺陷,介绍二者结合的可能方法,并通过数模对各种可能的结合方法进行模拟,结果证明三次加密与三次采油相结合是可行的,更有利于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和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9.
针对目前石油钻采用清蜡绞车总体结构设计不合理以及实用性不强等技术难题,研制开发了自喷井电动清蜡绞车。该绞车的核心部件包括过载保护安全装置、牙嵌离合器轴套、自动/手动互换装置、计量装置以及密封装置。在清蜡绞车自动工作中,当清蜡刮刀遇到较大阻力时,清蜡绞车将接收到反馈信号,可实现智能停车,自动转换为手动状态,以便操作人员检查和排除故障,从而确保了操作的安全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1000余台电动清蜡绞车的现场应用表明,该产品可以大大降低原油的开采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0.
下第三系沙四段是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深层主要产油层,目前关于沙四段原油的油源和成藏期问题还存在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研究区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结合沙四段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的生、排烃资料及构造演化资料,讨论了沙四段油藏的形成历史。研究表明,渤南洼陷沙四段曾发生过2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始于沙二段沉积末期,主要时期为沙一段沉积后期到东营组沉积中期,由于构造抬升,至东营组沉积末期(28.8 Ma)可能存在间断;第二期油气聚集从馆陶组沉积初期到明化镇组沉积早期,主要在馆陶组沉积期。油气成藏时期与沙四段和沙三段烃源岩的主要生、排烃期是相一致的。由此推测,沙三段与沙四段油源的相对贡献主要取决于烃源岩与油源断层及圈闭的空间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