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00篇 |
免费 | 627篇 |
国内免费 | 41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36篇 |
综合类 | 850篇 |
化学工业 | 1007篇 |
金属工艺 | 702篇 |
机械仪表 | 832篇 |
建筑科学 | 1013篇 |
矿业工程 | 407篇 |
能源动力 | 225篇 |
轻工业 | 954篇 |
水利工程 | 439篇 |
石油天然气 | 467篇 |
武器工业 | 183篇 |
无线电 | 86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98篇 |
冶金工业 | 443篇 |
原子能技术 | 77篇 |
自动化技术 | 9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9篇 |
2023年 | 295篇 |
2022年 | 323篇 |
2021年 | 368篇 |
2020年 | 243篇 |
2019年 | 303篇 |
2018年 | 320篇 |
2017年 | 174篇 |
2016年 | 174篇 |
2015年 | 260篇 |
2014年 | 583篇 |
2013年 | 424篇 |
2012年 | 521篇 |
2011年 | 520篇 |
2010年 | 471篇 |
2009年 | 531篇 |
2008年 | 469篇 |
2007年 | 470篇 |
2006年 | 510篇 |
2005年 | 451篇 |
2004年 | 397篇 |
2003年 | 339篇 |
2002年 | 252篇 |
2001年 | 233篇 |
2000年 | 235篇 |
1999年 | 186篇 |
1998年 | 178篇 |
1997年 | 182篇 |
1996年 | 162篇 |
1995年 | 137篇 |
1994年 | 137篇 |
1993年 | 102篇 |
1992年 | 103篇 |
1991年 | 108篇 |
1990年 | 106篇 |
1989年 | 88篇 |
1988年 | 56篇 |
1987年 | 55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44篇 |
1982年 | 37篇 |
1981年 | 29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7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的要求下,城市中心城区水系整治需与周边城市空间塑造高度融合、同步谋划,在修复城市生态、满足民众对高品质环境需求的同时,兼顾城市发展,提高改造工作的实操性.文章以武昌古城内巡司河暗渠段揭盖行动为契机,以古今韵相融,水岸城联动为理念,整合资源,联动发展,提出水、岸、城、路等专项设计策略以实现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72.
73.
74.
1991年IEEE第十区国际能量,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学术会议(IEEE TENCON'91——1991 IEEE Region 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3—Energy,Computer,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于1991年8月26日至30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 本次会议是IEEE亚太地区(第十区)第六届国际能量、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年会,前五届已分别在 相似文献
75.
随着油田开发主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开采多年的老油田得以持续有效深化开发,原来认为难以开采的复杂油田得以有效开发动用,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石油的保障供给能力。通过系统总结中国中高渗高含水、低渗透、稠油、复杂断块、特殊岩性等油田近10年来开发主体技术取得的新进展,特别是在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取得的国际领先成就,分析了各类油田开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配套应用、攻关试验、超前储备"三代主体技术滚动接替的发展路线和技术方向。建议的重点研究工作有:(1)进一步完善老油田精细注水和化学驱、化学驱后提高采收率、低渗油藏注气等理论技术的研发和矿场试验;(2)加强纳米智能驱、原位改质、同井注采等颠覆性技术的基础理论方法研究;(3)超前储备适应低油价、新领域(深海、深层、非常规等)、高难度(四次采油、超低渗三次采油等)条件下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通过开发技术及油藏管理的不断创新,推动油田开发主体技术的研发换代和有序接替,实现油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6.
77.
78.
79.
合成了具有介孔-大孔双模型分级结构的无定形硅-铝催化剂,利用硅和铝核的固体魔角核磁共振谱,考察了合成样品中硅和铝结构上的原子特征. 相似文献
80.
胶莱盆地深部拆离系统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揭示了胶莱盆地深部两个低角度拆离断裂系统:一个发育于盆地南部诸城凹陷,主拆离面向南缓倾,深度为8~10 km;另一个发育于盆地北部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深部,由一系列北倾犁式正断层组成,主拆离面向北或北北东缓倾。根据受控凹陷的地层记录分析、剖面复原分析和伸展量估算,并结合地表断裂滑动矢量反演结果,认为盆地南部拆离系统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莱阳组沉积时期,该时期诸城凹陷南北向伸展量达36%~41%,最大伸展方向可能为北西-南东。该拆离系统继承了早期胶南(或苏鲁)造山带深部滑脱构造面,其后期拆离复活主导了胶莱盆地南部不对称伸展构造样式,控制了狭长展布的莱阳期沉积凹陷发育。北部拆离系统主要形成于晚白垩世盆地伸展阶段,伸展作用可能延续到古新世时期,控制了盆地王氏组沉积。这个时期横穿莱阳凹陷和高密凹陷南北向伸展量估计为20%~25%,最大的伸展方向近南北向。该拆离系统调节了胶莱盆地近南北向拉分伸展,其形成与盆地东、西两侧北北东向边界断裂带右旋剪切作用有关。胶莱盆地深部两个深部拆离系统的时空复合或叠合造就了盆地内部复杂的伸展构造样式。识别这两个拆离系统不仅对盆地形成机理和动力学背景提供了重要的深部构造制约,对盆地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