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与方法,利用Vensim-PLE软件对湖南省的能源消耗碳排放进行了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通过设置5种情景方案,动态模拟了2017—2030年湖南省能源消耗碳排放发展演变趋势,以探究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结构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对未来湖南省能源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湖南省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将继续保持逐年增长的演变趋势,到2030年,湖南省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将达到14 174.4×10~4t,约为2017年的1.47倍。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湖南省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增加有着重要的影响,降低煤炭能源消耗和调整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能够有效减少湖南省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在初始自然增长、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综合调控调整5种情景方案下,到2030年时,碳排放量较2017年分别上升47.3%,57.7%,40.4%,27.7%,21.9%。从5种情景方案模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峰值来看,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于2029年达到峰值,综合调控调整方案于2027年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22.
以传统工业型城市——株洲市为例,引入“城乡统筹发展度”概念,构建了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方差法对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定量测定了株洲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基于评价结果,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制约株洲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经济因素是株洲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制约因素,社会因素与人口因素次之,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3.
以株洲市茶陵县八旦村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八旦村发展现状和现有活动中心存在问题的剖析,从场地选址、功能布局、功能分区等方面,提出了八旦村社区活动中心的建设要求,即按照"一厅九室四栏两场所"的功能要求设置,并从交通流线组织、场内与周边建筑之间的联系、室外环境、建筑内部功能分区、功能要素面积等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4.
通过GIS,RS及其他多种信息源获得相关数据资料,运用熵值法,对泛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人居环境指数和协调度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处于最宜居弱协调状态,株洲、湘潭和常德处于次宜居弱协调状态,衡阳处于次宜居勉强协调状态,岳阳处于次宜居一般协调状态,娄底和益阳处于欠宜居一般协调状态。据此对城市群各市区人居环境的子系统进行空间分异,并提出实行城市管治模式、加强人居软环境建设,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生态环境,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完善引导和治理机制等优化人居环境的举措。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湖南省株洲市云龙示范区云峰湖社区规划方案述评,分析其在功能结构、道路交通、空间景观以及绿色生态设计等方面的得失优劣,并以此为据,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特点与趋势,探讨在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背景下,我国新农村社区发展所呈现的不同于以往、相对稳定的"常态化格局"。"新常态"主要表现在居住环境、生态景观、历史文脉、资源利用以及特色产业等5个方面,其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方向,但农村社区建设还应充分考虑时空变化,参考其他地区的发展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6.
研究市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对于指导区域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基 于岳阳市 2013—2019 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结合重心转移模型、ArcGIS 空间分析等方法,对 岳阳市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岳阳市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 主,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出增加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的净碳排放量由 2013 年至 2019 年增加了 4.05%,其中 建设用地的碳排放是岳阳市最主要的碳源,林地对碳汇的贡献量最大,同时总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呈现出先 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岳阳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呈现出一转多的特征,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 重心均集中在岳阳县,整体上均向东南方向转移,转移距离分别为 2.96 km 和 16.15 km;2013—2019 年岳 阳市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效应表现为碳排放增量高于碳吸收增量 5 168 294.63 t,且建设用地侵占 耕地、林地是碳排放总量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此外林地带来的生态效益较为显著,在平衡碳循环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04—2018年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8年,湖南省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研究期内,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C值均高于0.9,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