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3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篇 |
综合类 | 24篇 |
化学工业 | 46篇 |
金属工艺 | 43篇 |
机械仪表 | 49篇 |
建筑科学 | 33篇 |
矿业工程 | 6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48篇 |
水利工程 | 10篇 |
石油天然气 | 3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2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4篇 |
冶金工业 | 9篇 |
自动化技术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51.
52.
策略梯度估计方差大是策略梯度算法存在的普遍问题,基于参数探索的策略梯度算法(PGPE)通过使用确定性策略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然而,PGPE算法基于蒙特卡罗方法进行策略梯度的估计,需要大量学习样本才能保证梯度估计相对稳定,因此,梯度估计方差大阻碍了其在现实问题中的实际应用。为进一步减小PGPE算法策略梯度估计的方差,提出了基于值函数估计的参数探索策略梯度算法(PGPE-FA),该算法在PGPE算法中引入Actor-Critic框架。具体地,提出的方法使用价值函数估计策略梯度,代替了PGPE方法使用轨迹样本估计策略梯度的方式,从而减小梯度估计方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能够减小梯度估计的方差。 相似文献
53.
赵婷婷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12,(5):37-40
提高质量已经成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主题。但是应该看到,高等教育质量在当今中国社会语境下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所处的特殊时代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应配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基于遗传算法和非均匀有理B样条表达的产品外型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直观地进行产品外型的创新设计,将遗传算法与非均匀有理B样条表达方法相结合,提出一种产品外型创新设计方法.定义了同类型产品,并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理论提出一种适用于同类产品外型的统一表示方法.该方法把产品外型的约束条件分成绝对约束和相对约束,分别代表必要的几何约束和客户需求.应用遗传算法作为进化过程,得出一种产品外型创新设计的实现算法.以汽车前引擎盖外型的创新设计过程为例,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实例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产品外型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55.
56.
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 进行碰撞仿真分析,研究了某新开发的微型客车的100%正面碰撞性能.根据相应的国家正碰法规CMVDR294和GB 11551-2003对仿真结果进行评价,发现正碰仿真中车架变形量、车门框变形量以及前壁板入侵量过大,不满足设计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车身具体结构特性提出了车架结构优化方案.采用仿真技术进行优化方案的筛选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有效地提高了车身、车架结构的抗撞性能.为此类微型客车正面碰撞性能的分析与优化提供方法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7.
58.
以厚度为1mm的5A02异型曲面零件为研究对象,借助Dyna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拉深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加工过程中的起皱失稳和破裂失稳现象,通过对工艺补充面的设计、坯料外形和拉深筋结构等进行优化,并据此设计了模具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拉深筋对其拉深效果影响较大,并在易起皱区域(框形及凹陷处)设置圆角半径为6mm的凸筋,可以使减薄率减少到10%,增厚达到2%,有效抑制了褶皱及开裂共存缺陷。通过试验将上述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改善了零件的成型表面质量,缩短了拉深成型模具的调试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9.
赵婷婷 《机械工人(热加工)》2006,(3):36-38,42
在三维CAD软件的支持下,冲模的设计方法有下述几种:
(1)自下向顶(DOWN-TOP)设计,即先设计零件,再把零件装配产生冲模。
(2)自顶向下(TOP-DOWN)设计,即在装配环境下,以凹模周界为参照,直接设计冲模零件。
(3)自动装配设计,先制定装配框架,再设计各零件,然后自动装配。
(4)先建立模架库,通过变更零件或参数,达到新模具的设计。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