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23.
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位移二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北某水利工程地下洞室为例,对低地应力状态下洞室开挖后围岩位移变化及其相应特征,采用了二维离散元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位移主要发生在拱顶位置,而发生在侧壁水平位置上的围岩位移量则明显不及前者,这说明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变形破坏主要发生在洞顶垂直方向,侧壁水平方向围岩变形破坏规模和强度均不及前者。 相似文献
24.
绥德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梁峁起伏、沟谷深切,地质环境条件较差,滑坡灾害时有发生,目前调查发现滑坡48处。通过对绥德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测绘,对滑坡发育特征及成灾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绥德县滑坡全部为浅层黄土层内滑坡,以小型滑坡为主;(2)滑坡分布特征与地形地貌、地域和降雨的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滑坡空间上分布主要在黄土梁峁区和河谷阶地区以及人口密度大、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的乡镇,滑坡在时间上分布主要表现为在人类工程活动集中的时段和雨季,滑坡发生频繁,特别是降雨集中的6月-9月。(3)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降雨和人类工程是研究区滑坡形成的主要成灾因素。 相似文献
25.
坡面侵蚀破坏对黄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斜坡坡面遭受天然降水与人类活动的侵蚀破坏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认为坡面裸露的黄土边坡在长期的雨水冲刷与入渗情况下,坡面侵蚀破坏成为滑动面位于土层中的黄土边坡渐进破坏的诱发与促进因素。并对其失稳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6.
1 前 言 传统的斜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其对象均为平动或绕水平轴的立面旋转变形破坏的斜坡 ,分析的也多为坡体纵向上的稳定问题[1,2 ] 。但实际上 ,由于自然界的变化多端 ,滑坡的几何形状和运动特征也多种多样。近年来 ,在人类工程活动中 ,平面旋转变形坡体已被发现[3] 。这种类型的坡体长宽比多小于 2 ,近似沿某一斜面绕铅直轴旋转 ,一般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变形中心 ,或称为砥柱[4 ] 。由于其平面旋转运动的特殊性 ,与一般滑坡比较 ,在变形形迹和地貌景观上 ,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很显然 ,对这种不同于一般滑坡的地质结构、力学机制的特殊坡体 ,分析其稳定性时就不同于常见变形破坏的斜坡。例如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黄土常规三轴试验结果分析,给出了非饱和黄土的强度参数随含水量的指数型变化关系式,并验
证了D-P屈服准则对不同湿度状态下黄土发生塑性屈服的适用性。不同三向应力条件和温度状态下的压缩试
验表明,Q3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随着三向应力和含水量而变化,这种本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指数函数来描
述。与已有的模型相比,基于室内试验提出的半经验型黄土本构关系具有模型简单、参数少、易确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28.
对Q2黄土进行不同含水状态下的三轴蠕变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高,Q2黄土的流变性能增强。根据试验曲线形态特征,选用一个广义Kelvin模型串联一个非线性黏塑元件组成非线性黏弹塑性模型(改进的西原模型)。应用改进的西原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求参,结果显示瞬时变形模量EH、黏弹性变形模量EK、黏弹性黏滞系数ηK随含水率增加呈指数形式递减。引入含水损伤变量D(ω),计算得出各蠕变参数含水损伤演化方程,进而建立考虑含水损伤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应用试验数据对其进行验证,证明考虑含水损伤的非线性蠕变模型能够有效的描述Q2黄土的整体流变特征。 相似文献
29.
运用层序地层学划分工程地质岩组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述了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内容,介绍了运用该方法划分岩组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对黑河工程引水洞进口段边坡岩体进行了岩组划分,最后,对该方法同目前已有的划分岩组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和总结。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