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7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金属工艺 | 132篇 |
机械仪表 | 8篇 |
建筑科学 | 2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33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7篇 |
冶金工业 | 30篇 |
自动化技术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试片埋设时间、断电延迟时间、试片埋设深度、外部干扰电场以及参比电极位置等因素对试片断电法测试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获得不同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片的裸露面积越大,达到稳定极化状态所需的时间越长,浅埋试片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的极化状态;对于试片瞬时断电电位的测试,应设置合理的断电延迟时间;在当前试验条件下,试片极化稳定所需要的时间最长为25 h, 150 ms的断电延迟时间是合理的;土壤中流动的电流会在试片和参比电极之间产生地电位梯度,影响试片断电电位的正确读数,可以通过缩小试片和参比电极之间的距离来消减外电场产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72.
73.
本文研究了水介质中玻璃表面单个小裂纹的生长与多个小裂纹的聚合规律,首次对共面三裂纹聚合及非共面双裂纹演变特征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小裂纹扩展规律明显不同于长裂纹的扩展;裂纹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地影响其生长规律;非共面双裂纹的聚合取决于裂纹的几何形状及取向。 相似文献
74.
埋地管道交流腐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埋地管道交流腐蚀的研究现状,包括人们对交流腐蚀的认识过程,交流腐蚀的特征和机理,交流腐蚀风险的评价方法以及交流腐蚀的缓解措施.最后提出了埋地管道交流腐蚀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
长久以来,CO2腐蚀一直是石油工业用材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大量案例表明60%的海上油气田腐蚀失效是由碳钢的抗CO_2腐蚀性能较差导致的.通过合金化的方法向碳钢中加入少量Cr,进而研发出的低Cr管线钢具有较好的抗CO2腐蚀性能,比普通碳钢更能适应较为苛刻的介质环境, 相似文献
76.
77.
78.
硫代磷酸酯缓蚀剂在金属表面成膜行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模拟环烷酸高温腐蚀环境,通过对自行合成的硫代磷酸酯缓蚀剂性能评价,利用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对该缓蚀剂的吸附膜形态与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硫代磷酸酯在金属表面吸附成膜属反应沉积与吸附覆盖的共同作用,随着腐蚀溶液中硫代磷酸酯缓蚀剂浓度增加,表面膜逐渐由反应沉积型转化为吸附覆盖型。 相似文献
79.
CO2腐蚀的产物膜及膜中物质交换通道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用SEM分析CO2腐蚀过程中腐蚀产物膜及膜中物质交换通道的形成。在CO2腐蚀过程中形成的腐蚀产物FeCO3膜分为结构和成分各不相同的三层,且膜内有众多通道,造成腐蚀介质穿透膜进入金属表面腐蚀金属。宏观和微观通道形成的原因包括膜形成过程中的缺陷、膜在腐蚀介质中的溶解、应力造成的腐蚀产物膜的破裂等,正是由于膜中大量通道的存在造成材料严重的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80.
油气采集储运中的腐蚀现状及典型案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对油气采集储运过程中腐蚀后果、腐蚀类型、研究趋势、最新研究结果和安全评价方法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油气田的主要腐蚀类型包括 :H2 S腐蚀、高温 /高压CO2 腐蚀、多相流冲刷腐蚀和土壤腐蚀等。研究发现CO2 腐蚀的蜂窝状和烧瓶型腐蚀形状。从腐蚀产物膜力学性能入手研究CO2 腐蚀机理是一个新的有希望的方向。我国油气储运系统腐蚀现状是 ,在役管线 >2× 10 4km ,大部分进入事故多发期 ,需要进行安全评价。已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剩余强度评价和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开发了安全评价软件 ,已评价了十几条长输管线 ,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