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7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金属工艺 | 132篇 |
机械仪表 | 8篇 |
建筑科学 | 2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33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7篇 |
冶金工业 | 30篇 |
自动化技术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定性研究长庆油田地层水对J55套管的侵蚀性,分别选取了国产和进口的J55套管试样各两种,模拟油田高温高压环境进行腐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样表面均存在点蚀现象,4种试样的平均腐蚀速率最大为0.130mm/a,最小为0.074mm/a,相差很大。试样表面的腐蚀产物主要是FeS,说明在这种环境中,套管可能同时遭受CO2腐蚀、硫酸盐还原菌腐蚀、H2S腐蚀和垢下腐蚀,其中H2S腐蚀和垢下腐蚀引起的点蚀占主导。同时发现,试样腐蚀速率的差异和试样的金相及成分有密切关系。通过微合金化和提高材料的冶炼水平来降低P和S含量,以及通过适当的热处理使晶粒细化等方式可以提高套管材料的耐H2S和CO2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92.
93.
退火温度对Ti-3Al-4.5V-5Mo钛合金显微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Ti-3Al-4.5V-5Mo钛合金丝材显微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 初生α相的形态逐渐由条状α和球状α的混合组织向球状组织过渡, 晶粒尺寸逐渐增加. 当退火温度达到880 ℃时, 转变成粗晶片状组织. 两相区退火时,α相出现(φ1,~0°,φ2)织构组分, 其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增加,β相(φ1,~0°,φ2)织构组分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 Β区退火后织构依然明显,α和β相织构分别主要为(φ1,~0°,φ2)和(φ1,~45°,0°).两相区退火加热时,α和β相发生了原位再结晶和形核长大再结晶, 在随后的炉冷过程中, β相向α相的转变主要是以在原有α相颗粒上的长大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94.
电化学手段可以实现对不锈钢材料的快速评价和腐蚀机理研究,因而受到广泛应用。在不锈钢耐蚀性评价方面,最常采用的电化学手段主要有腐蚀电位测试、交流阻抗测试、恒电位极化测试以及循环动电位极化测试。本文分别针对上述四种电化学方法在不锈钢耐蚀性评价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明确了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腐蚀电位及交流阻抗测试是无损检测手段,可以满足长周期腐蚀监测需求;恒电位极化和循环动电位极化测试可以获得材料的极化特征参数,有利于对材料的腐蚀机理及耐蚀性进行评价。结合当前的不锈钢腐蚀研究现状,展望了电化学方法在腐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未来电化学方法将更多作为腐蚀调控手段,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技术实现对不锈钢腐蚀过程的精细分析。 相似文献
95.
高温高压下Cl-浓度、CO2分压对13 Cr不锈钢点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CO2分压、Cl-浓度对13Cr油井管钢点蚀行为的影响,用电化学方法模拟塔里木油田环境进行了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在模拟条件下,13Cr钢的再钝化能力较差;Cl-是造成13Cr钢发生孔蚀的主要原因,在较高Cl-浓度下,点蚀诱发敏感性增强,EIS图谱的低频端出现典型的点蚀诱导期和发展期特征;随着CO2分压的增大,促使孔蚀的发生和发展,蚀孔内的阳极反应电流密度加强,溶液黏度加大,从而使蚀孔内的扩散传质过程受阻. 相似文献
96.
利用自主研发的高温高压环路喷射装置并结合流体动力学模拟计算,研究了高温高压CO2环境流体喷射条件下X70钢的腐蚀产物微观形貌、基体表面三维形貌、腐蚀减薄量及其统计规律,并探讨了与流体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流体喷射条件下,不同流态区域内流体传质速率和壁面切应力的差异是造成X70钢腐蚀产物、基体表面三维形貌及腐蚀减薄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按照层流区→壁面喷射区→过渡区的顺序,流体壁面切应力逐渐增加,不断减薄腐蚀产物膜直至其脱落,造成传质过程阻力减小,传质速率增大,腐蚀过程不断加剧.因此,按照层流区→壁面喷射区→过渡区的顺序,X70钢表面腐蚀产物膜由完整致密向疏松多孔变化,基体表面三维形貌呈现平坦→陡峭→非常陡峭的特征,三维表面高度偏差和均方根偏差、腐蚀减薄量平均值和标准差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在高温高压流体喷射条件下,X70钢的CO2腐蚀速率与壁面切应力之间较好地满足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97.
98.
N80钢的高温高压CO2腐蚀电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N80油管钢在高温高压模拟油田现场腐蚀环境中的CO2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腐蚀的开始阶段,反应主要受活化控制.随着反应的进行,腐蚀产物不断在金属表面沉积,腐蚀电动势和电流密度越来越小,扩散传质过程的影响随之增大.当腐蚀反应时间超过72h后,电极腐蚀过程趋于稳定,此时,反应受活化和扩散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