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6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52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0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在电磁波峰焊接过程中波峰焊锡炉的温度对焊接质量影响很大,焊接之前必须进行温度测量。采用热电偶、MAX6675模块、Arduino控制器和计算机组成的温度测控系统对电磁波峰焊焊料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测量,并结合Lab VIEW将温度数据和温度变化曲线形象地展示出来,从而及时反馈温度变化数据,提高焊接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测量所得的温度数据与预期值吻合。  相似文献   
22.
采用单辊甩带法制备了厚度为0.03 mm的6.5%Si极薄带,并在真空炉中进行了880 ℃和920 ℃的退火处理。利用XRD和EBSD研究了其在退火后的宏观和微观织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经单辊甩带制得的6.5%Si极薄带织构主要由{001}<100>立方织构、{110}<001> Goss织构和{112}<111>织构组成。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λ纤维仍占主导地位,且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特别是在920 ℃退火时,{001}<120>和{001}<100>晶粒的尺寸优势逐渐增大,不利织构{111}<110>和{111}<112>逐渐减弱,且最终的磁感应强度B50=1.644 T,铁损耗P10/400=5.896 W/kg。  相似文献   
23.
通过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法,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2mm厚薄带钢的冷轧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张力条件下,增加前后张力都能够有效增大带钢厚度方向的金属流动,且后张力作用效果较明显。同时加大前后张力对压下量的影响与单独加大前、后张力的影响趋势一致,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4.
针对由某公司生产首次应用到核电设备上的SA508-3钢,为了获得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及规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60 mm厚圆筒纵焊的焊接接头进行温度场及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相同工艺条件下焊接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焊接时热源周围极窄区域温度高,梯度大,远离热源温度峰值急剧下降;圆筒外表面残余应力大于内表面残余应力;焊缝及近焊缝区的残余拉应力值较大,远离焊缝中心残余拉应力值逐渐减小;圆筒两端和中部的残余应力在方向上或数值大小上不同;这对控制圆筒残余应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压力容器用钢板焊接温度场模拟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某公司生产的压力容器用钢16MnR,为了优化焊接工艺参数,能够提供不同焊接工艺条件下的准确温度场,有效地为应力应变场分析做准备,采用ANSYS有限元对60 mm厚板埋弧焊进行温度场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相同工艺条件下焊接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试验特征点越接近热源,温度升高越迅速且峰值越高;道间温度随着焊接道次的增多而逐步上升,只有控制道次间温度来获得均匀组织;这对获得优良的焊接构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为了研究特厚板多层多道焊温度场分布,对两块板厚60 mm的16Mn特厚钢板的焊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和分布式计算方法,采用"生死单元"技术实现了模拟过程中焊接材料的逐步填充,对特厚钢板的对接多道焊过程进行三维瞬态温度场数值模拟。同时采用埋弧自动焊对16Mn特厚钢板进行了17道焊接,焊接工艺参数与计算参数相同,焊接过程采用热电偶测量温度场,并与计算值相比较,结果表明:分布式计算方法可以有效缩短计算时间,且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良好,成功实现了60 mm特厚板多层多道焊的温度场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27.
针对钢厂301S和301B冷轧奥氏体不锈钢1.2 mm×(250~380)mm带钢的板形缺陷问题,通过分析大量的生产数据,得出12辊轧机轧制过程(压下率18%~26%,轧制力750~1 600 kN)带材宽度的变化对板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带材的宽度较大时,增大轧制力或将中间传动辊沿轴向向中间窜动,会减少中松板形缺陷;当带材的宽度较小时,减少轧制力或将中间传动辊沿轴向向两侧窜动,会减少双边浪板形缺陷。  相似文献   
28.
304奥氏体不锈钢亚快速凝固组织演化和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感应炉熔化的304钢(/%:0.053C、0.55Si、1.50Mn、0.030P、0.002S、17.02Cr、8.01 Ni、0.50Cu、0.08Mo)直接浇铸在水冷铜模上得到厚7 mm直径25 mm的圆形试样,研究了Cr、当量/Ni当量和1.5~1 000℃/s的冷却速率对奥氏体不锈钢铸态凝固组织形态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冷却速率增加至75~90℃/s,该钢的凝固模式由FA(铁素体-奥氏体)模式向AF(奥氏体-铁素体)模式转变,初生相由枝晶铁素体转变成枝晶奥氏体,但冷却为~1 000℃/s时,观察到块状铁素体组织,并且枝晶状奥氏体转变成胞状奥氏体。  相似文献   
29.
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检验,研究了回火温度对TMCP型铌钛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微观组织结构、第二相析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后力学性能非单调变化,归因于铌钛微合金化钢在回火过程中,贝氏体内位错亚结构回复软化与第二相析出强化及碳的脱溶机制综合作用。400~500℃回火,Nb、Ti第二相持续析出强化,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贝氏体回复作用逐渐加强并逐渐达到回复稳定状态。回火温度≥500℃时,M/A岛组织发生分解,贝氏体板条合并、组织粗化,析出相聚集长大,固溶元素脱溶,组织演变为贝氏体和铁素体,强度持续降低,但韧塑性得到改善。550℃回火后钢板具有最佳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790 MPa,屈服强度为740 MPa,伸长率为16.5%,-20℃冲击吸收能量为250 J。  相似文献   
30.
针对首次应用到核电上的SA508-3钢,在Gleeblei500D热模拟机上,采用膨胀法测定了SH-CCT曲线,获得了焊接工艺特征参数t8/5从3.75~20 000 s范围内的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获得全部马氏体相变的冷却时间为15 s,全部贝氏体相变的冷却时间60 8<t8/5≤3 000 s,全部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的冷却时间为6000 s;当t8/5≤100 s时,焊接热影响区硬度高于350 HV,存在淬硬和裂纹敏感性;当t8/5≥20 000 B时,焊接热影响区硬度小于母材硬度,易出现软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