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5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49篇
水利工程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历史砖砌体墙加固方面的应用效果,设计制作了2片砌筑砂浆强度低于1 MPa的仿历史砖墙,其中一片砌筑后不加固,在进行试验破坏后再用UHPC加固,另外一片砌筑后直接用UHPC加固。通过伪静力试验,研究了用UHPC加固低强度历史砖墙后对其破坏模式、受剪承载能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厚40 mm的UHPC加固后的墙体抗剪承载力是加固前的2倍多,固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2.
通过节点模型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了碳纤维加固梁柱边节点的受力性能.经过对加固前后的节点构件进行加载实验,得到了加固前后梁表面应变和节点区的最大剪应力数据,对比分析表明,碳纤维对混凝土具有约束作用,可以减小梁端的变形.同时建立了三组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梁柱节点的尺寸、配筋率、轴压比都是影响节点受力的因素,粘贴于混凝土表面的碳纤维可有效地参与混凝土共同受力,并且承担了大部分的荷载,降低了混凝土的应力水平,节点区粘贴碳纤维片材可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3.
直立岩质边坡的渐进性破坏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陡边坡的出现,碎裂岩质边坡的安全稳定性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软弱破碎围岩为参照对象,利用模型试验对直立岩质边坡的渐进性破坏进行了研究。为此,首先利用人工材料实现对原型地层的模拟;随后,进行了模型试验方案的设计;最后,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了直立岩质边坡破坏过程中位移以及岩体内部应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4.
不对称刚度转子的新型支承设计及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承刚度对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动力特性有很大的影响,推出一种新颖的水平支承刚度与垂直支承刚度可分别自由调整板簧支承的支承形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水平、垂直两方向支承刚度耦合使动力特性不能同时达到最佳的问题.在新的支承方式下,运用方程分析法设计出模拟转子系统,并用广义影响系数法对其系统分析,与传递矩阵法和有限元法进行了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5.
钢桥是为天津市文化中心银河购物中心功能要求而后建的结构。介绍了钢桥吊装施工的过程.重点是:构件地面拼装、提升架设置、吊点位置、设备选型等。对提升架及钢桥进行了安全验算。钢桥整体安装获得成功,为类似特殊环境下大跨度钢桥施工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46.
地铁隧道穿越桥梁桩基的托换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地铁轨道交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受原先城市规划的制约,新的地铁隧道在施工中将不可避免地会部分穿越既有建(构)筑物的基础。结合上海轨道交通某线路区间隧道穿越公路桥梁桩基的案例,详细介绍了桩基托换的设计要求、施工方案和主要的施工工艺流程,其方法和设计思想可为将来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7.
48.
历史保护建筑主体结构检测与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历史保护建筑为典型的西方哥特式建筑,建于20世纪40年代。由于建造年代较久远,该楼建筑材料、构件和结构的老化、损伤比较严重,结构的整体安全性不足。为此,对该楼主体结构进行检测和鉴定分析,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装配式框架节点连接存在的各项问题,提出将超高性能水泥基(UHPC)材料用于后浇构件连接节点的新型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构想,即把性能优异的材料用于受力最为复杂的节点处。基于大量试验结果,总结了受力钢筋在UHPC材料后浇段直锚搭接长度为10倍最大受力钢筋直径时,预制梁、柱和边节点均可等同现浇,且部分性能优于现浇的特性。此体系实现了钢筋连接可为短连接及其搭接形式,且安全可靠、装配率高,为国内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0.
在对智能建造的必要性及建造方式的发展阶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建造的本质是信息监测的概念,同时进一步提出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施工信息智能监测体系以及智能监测管理功能架构,将工程监测的被动监督转换为主动监控。接着,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WebGL图形引擎技术等开发“尚理工”施工智能监测平台来实现施工信息的集成化监测与管理,其中通过BIMFACE图形引擎实现了BIM数据在网页端的轻量化显示。最后,基于BIM、物联网、Unity WebGL等提出施工信息监测子模块技术方案,并以基坑监测子模块为例进行了实现。系统对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及决策能力,推动现场监测的无人化、信息化与智能化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