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剖析了衰老矿井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其原因,根据目前煤炭产业的发展态势,从矿井生命周期的角度提出了煤炭生产矿井发展战略,要求煤炭生产矿井各生命周期阶段统筹一致,从根本上解决矿井进入衰老期所面临的困难,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加筋土挡墙在水利工程治理中成功的应用,可知在施工场地狭小,施工材料运输与存贮困难,工期紧,施工条件要求较为苛刻时,采用加筋土挡墙不失为一种经济省时的好方法,可在河岸整治、防洪及道路路基等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基于AVR单片机的变压器智能监测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AVR单片机ATmega128为核心的变压器智能监测仪.该监测仪充分利用了高性能AVR单片机的片内资源,利用14位同步采样A/D转换器MAX125实现变压器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等电参数的监测,以其外围扩展电路实现参数输入、显示和测量结果的切换显示、打印及通讯等功能,并且采取硬件和软件双重抗干扰措施提高了监测仪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4.
当前,中油管道防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正处于抓住机遇、承担责任、推动发展、加快建设"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公司的关键阶段.公司党委按照管道局和管道局党委的总体要求,结合具体实际,坚持实施"七个必须"的工作部署,促进了企业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获得二维超声挤压最优工艺参数,并研究工艺参数以及其交互作用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7075-T651铝合金进行二维超声挤压加工试验,运用熵权法确定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硬度的影响权重,结合灰色关联法和TOPSIS法构建最优表面质量评价模型,以此获得最佳表面质量时的最优工艺参数,并基于极差分析获得工艺参数以及其交互作用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结果经二维超声挤压加工后,零件表面粗糙度值显著降低,表层显微硬度大幅提高,建立的评价模型可准确获得最优工艺参数。结论最优工艺参数为:静压力300 N,挤压速度30 m/min,进给量0.1 mm/r。此时表面粗糙度Ra值约为0.41μm,显微硬度约为378HV。工艺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对零件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和表面综合质量的影响远大于主效应,对表面综合质量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挤压速度分别与静压力、进给量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陶瓷材料延性域磨削机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陶瓷磨削加工过程,磨料加工时有效材料去除率,加工的临界磨削深度与材料本身的性质以及材料的破坏形式等角度分析了陶瓷材料延性域磨削加工的可行性.介绍了一些典型的以压痕断裂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的陶瓷材料延性域磨削加工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陶瓷材料延性域超声磨削机理.给出了延性域超声磨削的临界条件,并利用自主研制的五轴联动数控超声磨削机床在ZrO2陶瓷上加工出叶片型面.对陶瓷材料延性域超声磨削加工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7.
郑建新 《移动信息》2023,45(3):46-48
在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开展的需要,智能化技术在现代通信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通信需要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尽管近年来应用智能化技术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依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文中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