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3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针对常规PI在无刷电机调速中控制精度低及动态性能差,无法满足裁断机对动力辊电机速度控制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PI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无刷直流电机双闭环控制的速度外环控制,提高了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精度和动态响应性能。通过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模糊PI控制相对常规PI控制,无刷直流电机的调速系统具有很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快速响应,超调量小,抗干扰能力强,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为实现燃煤发电机组进一步扩大其热电比的需求,结合原有机组特点耦合余热利用技术成为了有效方式之一。现有余热利用技术的适应特点以及调节能力具有较大差异。  方法  综合评述了几种余热回收利用方式,同时对比了其原理、优缺点,并通过介绍常用的评价指标进一步评述了当下余热回收技术的关注点。  结果  对于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方式,目前主要有烟气余热回收,循环水余热回收,空气源余热回收,工业废气回收等方式。其温度区间分别为120~150 ℃、15~35 ℃、0~60 ℃、300 ℃以下。耦合余热利用技术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通过性能评价、经济性评价以及系统参数关联评价,其中以热耗、热效率等评价参数为主。  结论  文章给出了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相关建议。耦合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热泵系统,在未来更高热电比需求下,采用冷端余热供热的低压缸改造技术将成为一大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83.
一种新型超导混合磁悬浮轴承的悬浮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通高温超导磁轴承刚度小、承载力低、悬浮间隙难以调节等不足,设计了一种由永磁体、超导块材及超导线圈组成的新型悬浮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临界态模型及商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其悬浮力随间隙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对比,证明了仿真计算与实验测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超导线圈可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增大轴承刚度,便于调节悬浮间隙,有利于其高速稳定运行,同时还能降低系统的功耗。  相似文献   
84.
徐鹏  崔国华  郑明辉 《通信学报》2009,30(10):75-80
针对BD_3协议存在密钥阻断攻击的缺点,采用双线性映射技术给出了解决方案,并且该方案在被动攻击下的安全性证明具有最"紧"的归约.通过分析和仿真对比已有的同类解决方案可以看出:改进方案具有更优的效率,特别是其消息传输量可以仅约为已有方案的0.14倍.另外,在仿真过程中,简要地说明了实用中双线性映射的实现方法,特别是参数的选取及其安全性意义.  相似文献   
85.
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多Agent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测试多Agent系统(SoftwareTestMuiti-AgentSystem,STMAS)利用Agent具有的自治性、社交能力和智能性为软件系统的测试提供积极的帮助。该系统由用户界面Agent、测试用例选择和测试Agent、回归测试Agent三部分组成,这些Agent在面向对象的测试过程中,运用它们的智能规则进行软件自动测试。该系统有两个优点:由于自动测试,可以将测试者的干预减到最少;由于能进行没有冗余的、一致性的测试用例的智能选择,可以在提高故障检测有效性的同时缩短测试时间。  相似文献   
86.
顶部籽晶熔融织构生长法(Top seeded melt-textured growth-TSMTG)制备性能高且大尺寸的单畴钇系(YBCO)块材存在局限性,因而连接高性能小尺寸块材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单畴钇系(YBCO)超导块材的固态扩散连接和钎焊技术,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
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多Agent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提出一种软件测试多Agent系统(STMAS),该系统由用户界面Agent、测试用例选择和测试Agent、回归测试Agent三部分组成,这些Agent运用它们的智能规则为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提供积极的帮助。系统由于能进行自动测试,可以将测试者的干预减到最少;能进行没有冗余的、一致性的测试用例的智能选择,可以在提高故障检测有效性的同时缩短测试时间。  相似文献   
88.
卤代多环芳烃(haloge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XPAHs)是多环芳烃的氯代或溴代衍生物,因具有神经毒性、致畸变性和致癌性等特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在一些环境介质(如土壤)中的XPAHs水平和分布特征等研究不够充分,亟需发展分析检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riple quar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GC-MS/MS)法定性定量分析土壤中37种XPAHs同类物,探索了GC-MS/MS分析检测XPAHs的最佳参数条件,优化了土壤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限为0.03~1.17 pg/g,回收率为43.7%~115%。对比GC-MS/MS与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磁质谱(high resolution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mass spectrometry, HRGC-HRMS...  相似文献   
89.
随着弹体的侵彻能力逐渐增强,复合防弹装甲成为不可或缺的装备之一。基于ANSYS建立了陶瓷/纤维/阻尼复合防弹靶板的冲击有限元模型,揭示了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对复合防弹靶板的影响规律,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了碳化硅陶瓷/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背层阻尼复合防弹靶板结构,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优化设计结果的可信性。结果表明:同面密度条件下,涂刷一定厚度背层阻尼对靶板防弹性能的提升较为显著;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后的复合防弹靶板结构为:6.9mm碳化硅陶瓷/4.8mm碳纤维层合板/6.0mm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层合板/1.1mm阻尼,面密度为36.236kg/m2。相同防弹性能条件下,与陶瓷/装甲钢结构靶板相比,优化后的靶板面密度降低超过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