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26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8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条带开采的研究现状与主要问题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条带开采作为“三下”采煤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在我国煤矿区被广泛采用。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条带开采岩层与地表移动机理、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条带煤柱稳定性、条带开采设计研究等方面对我国条带开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并指出了目前我国条带开采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2.
本文分析总结了走向条带开采在郑州煤业集团公司大平煤矿14采区西翼“三软”特厚倾斜煤层中的应用效果。在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的基础上,针对开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该地区更为合理的开采方案和措施 。  相似文献   
73.
基于MATLAB求取地表移动预计参数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求取地表移动预计参数常用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拟合求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Matlab中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函数求取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的方法.根据观测站的实测资料和各个观测站具体地质采矿条件选择合适的预计函数,用此方法求取各个观测站的地表移动预计参数.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求取地表移动预计参数方便、准确.  相似文献   
74.
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下沉速度观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取得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下沉速度等参数,通过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厚煤层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情况进行了观测,分析了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下沉特征,得出了地表下沉系数为0.91;起动距50~60 m,为采深的1/5~1/6;超前影响距为183 m。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及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分别为51 mm/d和76.3~78.3°,表明该区域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剧烈、地表下沉速度快、起动距偏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75.
断层影响下地表裂缝发育范围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受断层影响下地表裂缝发育特征实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某一特定条件下受 断层影响的地表台阶裂缝发育的形态特征及其定量描述的数学表达式,实例验证表明:理论计算值与 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6.
为了研究远距离多煤层开采时下部煤层回采对上部采场巷道破坏的原因和影响范围,结合云煤一矿和正德矿业的井下采掘关系,通过覆岩破坏高度经验公式和UDEC数值模拟,得到远距离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的特点以及部分巷道受损的原因。利用概率积分和FLAC3 D数值模拟揭示了正德矿业倾斜岩面移动变形特征以及巷道破坏的主要原因;采用岩层移动角计算云煤一矿开采对正德矿业的影响范围,确定了巷道受损数目。研究结果表明:受损巷道少部分是由下部工作面回采引起的覆岩破坏和岩层移动变形共同造成的,而大部分受损巷道则仅由岩层移动变形造成;在采场倾斜岩面上,由于自重力和平行于岩面原岩应力分力的影响,下部工作面回采对其上山影响范围大于下山;采用优化的岩层移动角计算云煤一矿对正德矿业的采动影响范围,确定了巷道受损数量和位置,基本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可以为相似案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浅埋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结合哈拉沟矿地质采矿条件,在22407工作面上方布设合理的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地表移动和变形监测,获得较为完善的地表移动和变形资料。通过分析地表走向和倾向观测线的静、动态移动变形曲线,获得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相关角量参数及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结果表明,在浅埋厚煤层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下沉比较剧烈,地表最大下沉速度达到696 mm/d,移动变形比较集中,能够快速形成下沉盆地,地表移动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稳定状态。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矿区设计"三下"采煤及合理留设各类保护煤柱、地表沉陷预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三下"采煤对地表沉陷要求严格,现有采煤方式几乎都不能取得理想效果.结合长壁采煤法与房柱式采煤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长壁布置下的房柱式采煤法,并系统地介绍了该开采方法的工作面布置、主要设计技术参数及相应的配套设备,而且对其工艺流程做了详细阐述.该方法采取"整体长壁布置,局部房柱采煤"的思路进行设计,分别吸收了长壁式采煤法巷道布置简单、通风系统稳定安全可靠和房柱式采煤法可减缓地表沉陷、投资少、出煤快的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以采动影响下高压线铁塔为原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地表倾斜变形与铁塔内力和变形特征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地表倾斜变形情况下高压线铁塔内力、位移和基础支座反力和临界地表倾斜值.结果表明:随着地表倾斜值的增加,高压线铁塔杆件的轴向压应力及拉应力最大值均呈二次方关系增加,高压线塔倾斜度及横担歪斜度呈线性关系增加.当采动引起的地表倾斜变形超过安全临界倾斜变形值时,铁塔杆件最大轴向应力超过其许用应力,处于不安全状态;高压线铁塔基础支座反力呈显非线性变化.这些研究为采动区高压线铁塔的安全性分析与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以采动影响下高压线铁塔为原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地表水平变形与铁塔内力和变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压线铁塔在不同地表拉伸、压缩变形影响下铁塔内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地表水平拉伸变形值的增加,高压线铁塔内杆件的轴向压应力和拉应力均呈二次方关系增加;随着地表水平压缩变形值的增加,高压线铁塔内杆件最大压应力和最大拉应力均呈对数关系递增.地表拉伸变形对高压线铁塔的影响大于地表压缩变形的影响;地表水平变形对高压线铁塔倾斜度及横担歪斜度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