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0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选用三种不同形式的激光表面强化处理工艺对86CrMoV7钢样品表面进行处理,对其处理层的组织特征及其磨粒磨损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处理后的86CrMoV7钢样品表面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本实验条下,表面熔敷,快速熔凝及相变硬化处理层的显微硬度比基体硬度分别提高了Hm 5880、5195和3625(MPa)。分析处理层表面硬度及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晶粒组织细化,混合型细针马氏体强化及颗粒状碳化物弥散强化;得到超细柱状晶沿垂直于表面方向伸延;发现在快速熔凝层组织中存在Cr7C3型碳化物(Cr,Fe,V)_7C3呈超细颗粒弥散分布。处理层磨粒磨损失效的主要特征是逐步显微切削。  相似文献   
13.
14.
用α-粒子径迹显微照相技术,并行电子能量损失谱(PEELS)分析电镜技术和金相试验方法,研究了12Cr2MoWVTiB(102)钢铸态、开坯态(锻造、初轧后)、轧管态(穿孔、连轧、张减后)、热处理态(正火、回火后)及服役态(蠕变、持久试验后)硼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铸态(本样为例)硼元素随机分布:晶内固溶,轻度晶界富集。经锻造或初轧开坯后,硼的分布渐趋均匀。穿孔、张减等重复热加工过程使硼出现晶界的偏聚迹象:正火使晶界硼元素明显偏聚,同时伴随Cr的富集。正火加回火使硼大量向晶界迁移并形成富Cr的M_(23)(B,C)_6,其后的服役状态(蠕变或持久试验),含硼的M_(23)(BC)_6碳化物重新溶解而使硼回到晶粒内部并逐步均匀化。研究指出,硼的晶界析出与富Cr的M_(23)(B,C)_6相有密切关系,即当(Fe,Cr)_(23)C_6存在于晶界时,易形成(Fe,Cr)_(23)(C,B)_6型碳化物析出(硼相)。102钢中硼含量和铬含量及热处理工艺是影响硼元素迁移行为的两大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相分析、径迹显微照像、金相组织观察等技术,研究了40MnB钢高温加热后快冷形成的过饱和固溶硼在再加热时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些过饱和固溶硼在加热时以硼相析出.这是与冷却中析出硼相不同的另一条硼相析出途径.X射线衍射确定硼相主要是Fe_3(C,B).研究了硼相数量、尺寸、析出速度和位置等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分析了两条硼相析出途径的异同及联系.  相似文献   
16.
朱日彰  左禹  郭曼玖 《金属学报》1985,21(6):39-116
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的硫酸钠沉积法研究了Ni-16Cr-2Nb变形合金在910—1020℃之间的热腐蚀过程。~(35)S自射线照相表明,硫优先沿晶界扩散,形成硫化物,硫化物随后发生氧化,释放出的硫能够沿晶界形成新的硫化物,也能够固溶到晶粒内部进行点阵扩散。合金的内硫化深度与热腐蚀增重之间无直接联系。这些实验结果为热腐蚀的硫化—氧化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使用高光谱仪ASD Field Spec于吐丝期采集不同氮素处理的夏玉米叶片光谱,并进行对数变换处理;通过对"绿峰"(450~680nm)和"近红外反射平台"(760~1000nm)谱段光谱数据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获取第二层离散近似小波系数向量;采用主成分分析,从第二层离散近似小波系数向量中提取特征作为输入参数,建立对...  相似文献   
18.
19.
20.
微量硼在钢中的作用与其在钢中存在的形式、结构及微观分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硼的原子序数很小,钢中含量又极微(约几十ppm),因此难以观察和测试。α粒子显微径迹照像技术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在研究硼在钢中的作用时利用了这一实验技术并结合我们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改进,特别是在使α粒子径迹像与显微组织的结合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新的结果,为深入探索硼在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