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针对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系统存在的流场不均、氨逃逸导致空气预热器堵塞以及NOx排放不能在全负荷段稳定达标等典型问题,提出了SCR超低排放综合诊断及闭环优化策略。结合某630 MW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具体案例,以在线大数据和性能检测为基础,数值模拟和系统诊断为手段,通过模拟评估及试验分析进行预判,提出改进方案并予以优化、修正和实施,最后结合性能试验对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元手段进行SCR系统综合诊断和闭环优化,NOx浓度场标准偏差从18.6%下降至4.89%,脱硝效率从86.7%提高至89%以上,NOx排放质量浓度稳定低于50 mg/m3,SCR系统出口氨逃逸质量浓度从16 mg/m3下降至0.75 mg/m3,超低排放改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2.
23.
利用相位多普勒粒度分析仪(PDA)实验台测量了双流体喷嘴出口速度与粒径分布,利用得到的速度与粒径数据对江苏某生物质电厂进行小水量脱硫废水蒸发的数值模拟,着重研究了液滴粒径以及烟气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对液滴蒸发过程的影响。PDA实验结果表明,该双流体喷嘴在特定气液比条件下出口粒径均小于100μm。应用离散相模型与随机轨道模型,利用Rosin-Rammler分布模拟喷雾液滴分布范围(0~100μm)。模拟结果表明,粒径低于100μm的液滴能够完全蒸发,液滴粒径越小,完全蒸发时间越短,液滴经历的平稳吸热时间越短。随着粒径的增加,液滴完全蒸发时间增幅变大。随着烟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增加,液滴蒸发速率变缓,液滴开始蒸发的时间延长,且体积分数越大,出口未蒸发完全的液滴直径越大,但出口液滴粒径增大的幅度在减小。 相似文献
25.
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化原理,建立了以Fe2O3为载氧体的甲烷化学链燃烧模型,研究了流化床燃料反应器内反应物摩尔比、温度以及操作压力对反应产物分布和载氧体反应活性的影响,并揭示了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Fe2O3与CH4反应物摩尔比保持在12左右,反应器温度控制在850~900℃范围时,出口处CO2的摩尔分数达到最大值;提高反应器温度降低了载氧体的反应活性;增加反应器操作压力有助于提高载氧体的反应活性,但同时由于促进了CH4的重整反应而导致CO2摩尔分数的降低. 相似文献
26.
以蜂窝陶瓷为载体,使用浸渍法负载Ni、Co双金属,形成整体式催化剂,研究其催化生物质燃气合成低碳烃性能,并采用N2等温吸附、H2-TPR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360℃、H2/CO=2和0.3 MPa的反应条件下,Ni、Co负载量分别为2%和4%时,催化剂具有最优催化性能,CO转化率可达93.60%,产气低位热值为9.84 MJ/Nm3,较进气提高了26.82%。与Ni单金属催化剂相比,添加Co可在降低CH4和CO2选择性的同时,提高C2-C3的选择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燃气热值;Co的引入虽有助于增强催化剂的抗烧结能力,但积碳量却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27.
28.
采用Span-80/Tween-80复合乳化剂配制生物油/柴油乳化油,并在单缸直喷式柴油发动机试验台上研究其燃烧特性以及NOx、CO、CH4和碳烟等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当所用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为6.0时,生物油质量分数为5%和10%的乳化油性质稳定,稳定时间分别可达242和125 h;乳化油的热重特性与柴油基本一致;2种乳化油燃烧的有效热效率均高于柴油;与柴油相比,相同负荷下乳化油燃烧时NOx、CH4和碳烟排放较低,特别是CH4和碳烟排放量明显下降;当乳化油中生物油含量较低时,CO排放量与燃用柴油时的CO排放量相近;但当生物油含量较高时,乳化油燃烧释放的CO量要高于柴油。 相似文献
29.
基于FLUENT平台对尿素水溶液(urea-water-solution,UWS)液滴的蒸发和热分解特性进行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对单个尿素水溶液液滴采用快速混合模型(rapid mixingmodel,RM)模拟液滴蒸发,并考虑运动和变化特性,对尿素水溶液液滴采用拉格朗日轨道模型跟踪;同时建立液滴的化学动力学模型,液滴与气相两相耦合之间考虑了动量、质量和热量,研究发现温度窗口对尿素热分解的重要性:对于给定溶液流量和液滴粒径,温度达到406K时,液滴中的水几乎就蒸发完全,此时尿素开始逐步热分解,NH3的转化率随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在温度650K以上达到比较好的热分解效果,当温度达到700~735K附近时,热分解转化率达到最大值,温度继续升高时,因高温空气的氧使得NH3被氧化,浓度降低至零。另外,还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以保证数值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0.
对工农业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对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鼓泡流化床上进行了稻草与污泥共气化试验,分别分析了气化当量比、原料含水率和污泥掺混比对气化特性和焦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量比从0.2增加至0.4的过程中,产气中的可燃组分浓度、产气热值和气化效率均呈现先略有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气化效率在当量比为0.25左右最大达到53.8%;在整个过程中,气化焦油产量随着当量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原料含水率的增大对于气化具有削弱作用,随着含水率从5%增大到20%,产气中的可燃组分浓度均逐渐减小,产气热值、气体产率和气化效率在含水率为20%时均达到最低;焦油产量先增大后有所减小。在污泥掺混比从0增至30%过程中,H2的浓度基本不变,CH4和CO的浓度先增加后减小,产气热值和气化效率在掺混比为20%时均达到最好;焦油产量随污泥掺混比增加先逐渐减小后略微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