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3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馏分油临氢和非临氢降凝工艺技术均已工业化。以直馏轻蜡油、催化裂化重柴油和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经降凝可大幅度增产柴油,并可提高炼油厂轻质油收率,提高柴汽比,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2.
含醛基聚合物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综述了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活性"/可控RAFT自由基聚合合成结构明确的、分子量大小和分布可控的含醛基聚合物,以及所得聚合物与蛋白质、酶、药物等生物分子通过Schiff碱连接形成的生物分子-聚合物缀合物的最新研究;同时也简单介绍了由"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所得的两亲性醛基聚合物纳米胶束的形成,并展望了含醛基聚合物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
钟乐  章政  张引 《风景园林》2022,29(3):73-78
当前,全球已进入"城市化世纪",自然保护事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城市自然保护地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中国正同时处于新型城镇化和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关键时期,急须思考城市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和管理路径,但当前中国的相关研究较为欠缺,还需借鉴更多的国际经验。在系统梳理全球城市自然保护地相关研究、实践的基础上,首先从定义、特性两方面阐释城市自然保护地的内涵,辨析其与城市荒野、城市绿地、传统自然保护地的异同。其次回顾了城市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介绍其现状概况,阐明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性,并从认识层面、行政层面、资金层面、社会层面总结了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城市自然保护地研究的3个思考方向,分别是城市自然保护地本底研究、与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的关系研究、定位及管理措施研究。最后,提出了中国城市自然保护地实现有效保护管理的4条可能路径:以科学研究促认识提升、以多种途径促行政治理、以市场手段促资金保障、以国民教育促社会参与。在系统思辨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思考中国城市自然保护地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能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4.
钟乐  杨锐  付彦荣 《中国园林》2022,38(9):51-56
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是全球生物多样性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政策文本制定是推进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的重要手段,开展政策文本的系统性研究,有助于了解治理进展和状况,但目前尚缺乏对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政策文本的系统性分析。基于派森(python)语言,以1993年以来654份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政策文本为分析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的K-means无监督分类方法对地方政策文本进行聚类,并分别分析了中央政策文本和地方政策文本的分布特征、事权演变特征、内容特征、性质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已取得主流化趋势明显、认识提升明显、工作框架基本形成等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政策层级较低、区域不均衡、缺乏多部门联动、性质失衡、针对性和创新性较弱、内容较空洞和要求欠科学等不足。最后,提出了加速主流化并完善工作框架、加强科学研究并推动政策升级、依托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并促进实践加速等提升治理水平的可能路径。研究成果能为中国未来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及其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治理是全球高度关注的议题和中国的国家战略之一,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二者共同的工作抓手,但当前缺少二者协同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建设路径的研究。分别回顾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的协同治理在国际社会和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自然保护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实践,分析了基于二者协同的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三大优势、三大机遇和三大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缓与适应协同、界内与界外协同、体系与个体协同的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建设路径框架思路,提出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各类型自然公园的建设核心要点,并从全民认识、法律体系、资金机制、管理体制、社区应对、科学研究6个维度提出建设路径及其可能的行动。研究初步构建了基于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协同的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框架,对于相关研究及政策制定、工作实施等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6.
为分析垃圾热值与地理区域、季节、年份等的关系,选取国内有代表性的46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和整理大量运营数据后,计算得到入炉生活垃圾的热值.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地区垃圾热值普遍高于北方,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生活垃圾热值最高,其中广东、江苏和浙江入炉垃圾热值均在7400 kJ/kg以上;四季分明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硬脂酸改性聚乙烯醇膜对水果保鲜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溶液浇注法,以硬脂酸为改性剂,并辅以硬脂酸-96为乳化剂,聚乙二醇-400为增塑剂,对聚乙烯醇(PVA)膜进行改性,利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考察硬脂酸的添加量对膜的耐水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外观等包装性能的影响,并以西梅为保鲜对象,通过定期对西梅的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含量和质量损失率进行测定,进行西梅的鲜度分析,评估改性膜的保鲜效果。结果 硬脂酸与聚乙烯醇之间形成了酯键,膜的耐水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当硬脂酸的质量分数从0%增大至20%时,透湿度从294.42 g/(m2?h)降至75.99 g/(m2?h),降低了74.19%,溶解度从26.85%降至12.90%,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明度也略有降低;与空白组和PVA膜组对照,硬脂酸/PVA组将西梅的呼吸跃变峰值推迟了2 d,明显降低了西梅的质量损失率,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速率,硬脂酸/PVA组将西梅的货架期延长了3.3 d。结论 采用硬脂酸改性聚乙烯醇,可增强膜的耐水性能,且提升了膜的包装强度,增强了膜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28.
张婧雅  邹文昊  钟乐 《中国园林》2023,39(12):33-39
自然游憩是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工作的主要抓手之一,识别自然保护地游憩流特征并揭示其影响因素是依托多处自然保护地组织自然游憩的前提,但目前相关研究较欠缺。选取武汉都市圈核心区60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揭示自然保护地游憩流的网络特征,运用QAP分析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自然保护地游憩流呈现出以“东湖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大分散,小聚集”的空间结构,游憩流网络整体密度较低,小世界特征不显著,共划分出以“东坡赤壁风景名胜区”“东湖风景名胜区”等为代表的5个社群;2)自然保护地游憩流受到空间邻近性、交通便捷程度、网络知名度、经济发展水平与游憩服务发展能力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从风景道建设、服务设施改善、游憩谱系产品构建等方面提出游憩规划建议,以期加强自然保护地间的游憩联系。  相似文献   
29.
30.
近年来新发传染病频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风景 园林能有效助力公共健康,历史上也曾在应对传染病方面发挥 出重要作用,但当前相关研究与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以世界 卫生组织(WHO)、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相关重 要医学专著、国际期刊为数据来源,从传染病传染链的病原 体、传染源、排出门户、传播途径、侵入门户和宿主六大要素 出发,分析并总结54种主流传染病暴发的主要环境诱因,包 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卫生和生态系统4个方面。 认为传染病暴发的主要风险在于稳态环境的改变,指出风景园 林应对的根本性策略在于通过环境管理手段维持环境的稳态, 进而间接作用于传染链要素,实现打破传染链、防控传染病的 目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防疫评估、变化监测和环境控制 构成的风景园林应对传染病策略,并从气候、土地利用、环境 卫生、生态系统和配套设施5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