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以仿栗籽为萃取原料,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仿栗籽油的超临界CO2 萃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定CO2 流量为25kg/h、原料粉碎度为40 目,然后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和萃取时间为影响因子,以仿栗籽油得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 萃取仿栗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萃取压力31MPa、萃取温度47℃、分离温度34℃、萃取时间72min,在此优化条件下,仿栗籽油得率为48.57%。对仿栗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GC-MS 分析,结果表明,仿栗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35.17% 和19.76%。  相似文献   
32.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西南山茶种仁油,研究了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的超声波辅助提取西南山茶种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超声功率200 W,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55℃;在最佳条件下,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为36.74%。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山茶种仁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78.68%)、棕榈酸(8.59%)、十六碳三烯酸(7.92%)、亚油酸(2.43%)、亚麻酸(1.17%)、硬脂酸(0.81%)、花生酸(0.1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20%,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获得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 尤其是α-亚麻酸的含量。方法 以不饱和脂肪酸碘值为响应值, 采用响应面法对尿素包合法提取杜仲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工艺进行优化, 并用GC-MS定量分析α-亚麻酸的含量。结果 在脂肪酸、尿素和95%乙醇三者比例为1?3?9.8, 包合温度为?21.8 ℃, 包合时间13 h条件下, 不饱和脂肪酸的碘值达到了289.67 g/100 g, GC-MS定量分析, 其中α-亚麻酸的含量达到85.41%。结论 尿素包合方法可有效地提取不饱和脂肪酸, 并且可以提高α-亚麻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珍稀特有植物吉首鳞毛蕨(Dryopteris jishouensis)的群落生态环境特征。【方法】采用标准样方法对吉首鳞毛蕨群落进行调查,计算草本层各物种的重要值,并测定群落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壤环境特征。【结果】(1)吉首鳞毛蕨群落共有维管植物24种,隶属于15科20属,生活型以草本为主,群落优势种为十字薹草(Carex cruciata)和吉首鳞毛蕨,主要伴生种为粉被薹草(C.pruinosa)、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兖州卷柏(S.involvens)等。(2)各样方中物种数量在7~12种之间,多数物种只分布在1~2个样方中。(3)群落生境土壤为碱性土(pH>9),有机质丰富,氮、磷、钾含量与高纬度的香鳞毛蕨(D.fragrans)以及当地广泛分布的黑足鳞毛蕨(D.fuscipes)和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显著不同。【结论】吉首鳞毛蕨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高,但科属分化不明显,物种分布随机性高;群落生境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但土层稀薄,生存环境恶劣,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