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2篇
轻工业   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模式外裹糊(高纯度的小麦淀粉和小麦面筋蛋白)中分别添加6%的大豆蛋白、蛋清蛋白、乳清蛋白和大米蛋白,于170 ℃初炸40 s后190 ℃复炸30 s制作油炸外裹糊鱼块。分析外壳中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H0)、巯基和二硫键含量、荧光强度和二级结构,小麦淀粉的晶体结构,油炸外裹糊鱼块的表面油脂、表面渗透油脂含量及油脂的渗透与分布规律,探讨添加蛋白质对外裹糊鱼块深度油炸过程油脂渗透的影响,为低脂油炸外裹糊鱼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指导。结果显示,大豆蛋白组、蛋清蛋白组和乳清蛋白组的H0大于对照(未添加蛋白质),而大米蛋白组的H0小于对照;大豆蛋白组和蛋清蛋白组的荧光发射峰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从349 nm增至351 nm,而乳清蛋白组和大米蛋白组的λmax从349 nm减至341 nm;乳清蛋白组的二硫键含量高于大豆蛋白组、蛋清蛋白组和大米蛋白组,且均高于对照。大豆蛋白组的β-折叠向β-转角转化较多,且荧光强度、相对结晶度以及表面油脂(除大米蛋白组外)和表面渗透油脂含量均最低,其次是蛋清蛋白组、乳清蛋白组、大米蛋白组和对照。结果表明:在外裹糊中添加的蛋白质影响了蛋白质疏水基团的暴露和小麦淀粉的糊化,最终改变了外裹糊鱼块深度油炸过程的油脂渗透。  相似文献   
72.
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植物成分,它是人类所需的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按其溶解性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一般可溶性膳食纤维对胆酸、胆固醇及有害物质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不溶性膳食纤维研究较多的是粒径、温度等因素对膳食纤维的膨胀力、持水力、吸油力和结合水力的影响。可溶性与不溶性膳食纤维在制备工艺方法、得率和理化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将多种不同类型和来源的膳食纤维添加在肉制品(香肠、火腿、重组肉制品、凝胶肉制品、汉堡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目前对于不同溶解性膳食纤维的性质还没有确切科学的结论。如果能将不同膳食纤维本身的性质研究透彻,确定什么理化特性或结构特征赋予了膳食纤维在不同功能食品中的各种功能特性,将为商业与研究如何选择和制备合适品种的膳食纤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利用Bligh-Dyer法提取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头胸部、虾螯、虾尾壳和虾尾肉中的总脂,利用硅胶柱层析分析比较各部位总脂中糖脂、中性脂和磷脂的含量,利用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比较磷脂种类的分布、组成及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小龙虾各部位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并与总脂、中性脂和糖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龙虾头胸部的总脂含量最高(2.61%),其脂质种类以占总脂72.85%的中性脂为主,磷脂含量为16.52%,同时含有10.63%的糖脂;虾螯、虾尾壳和虾尾肉总脂含量在0.45%~0.70%之间,均以磷脂为主,占总脂的60%以上,其次为糖脂,中性脂含量最低。小龙虾各部位含有相似的磷脂组成,都含有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鞘磷脂(Sphingomyelin,SM)、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心磷脂(Cardiolipin,CL)及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其中PC、PE和SM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磷脂。小龙虾各部位磷脂均含有较高含量(40%)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磷脂中PUFA主要为C20:5n-3(Eicosapntemacniocacid,EPA)和C20:4n-6(花生四烯酸,ARA)。  相似文献   
74.
将大豆纤维、黄原胶和乳清蛋白分别添加到基本外裹糊(中筋小麦粉、玉米淀粉、泡打粉、食盐)中制成 外裹糊鱼块,在170 ℃大豆油中油炸30、60、90、120、150 s和180 s,测定油炸外裹糊鱼块的水分及油脂、表面油 脂和表面渗透油脂质量分数,采用菲克第二定律和一级动力学方程分析油炸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通过苏丹红染 色实验模拟油脂吸收。结果显示:大豆纤维组、黄原胶组和乳清蛋白组外壳水分质量分数均随油炸时间的延长而降 低,而鱼块水分质量分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油炸0~120 s时,大豆纤维组、黄原胶组和乳清蛋白组外壳油脂质 量分数均升高,油炸120~180 s时降低。菲克第二定律拟合大豆纤维组、黄原胶组和乳清蛋白组水分扩散系数分别 为0.003 8、0.003 3 s-1和0.003 9 s-1;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大豆纤维组、黄原胶组和乳清蛋白组油脂吸收的传质系数 分别为0.062、0.059 s-1和0.061 s-1。油炸30~60 s,3 组外裹糊鱼块的油脂渗透幅度差异不显著;油炸90~180 s, 乳清蛋白组油脂渗透最深,黄原胶组最浅。表明外裹糊中分别添加大豆纤维、黄原胶和乳清蛋白影响了外裹糊鱼块 深度油炸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和油脂吸收,导致传质系数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5.
燕麦分离蛋白的酶改性及其制品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燕麦分离蛋白(OPI)为原料,利用4种蛋白酶对其进行水解,观察水解进程曲线,选出碱性蛋白酶作为改性用酶。在对加酶量、料液百分比、反应时间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分析法,以水解度(DH值)为评定指标,得到了制备酶改性燕麦分离蛋白(EOPI)的最佳工艺参数:加酶量1 200 u/g、料液百分比2%、反应时间30 min。分析比较出了EOPI在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上都明显高于OPI,在起泡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上低于OPI;借助SDS-PAGE图谱和扫描电镜图了解到OPI分子质量较大的大颗粒蛋白分解成分子质量较小的小颗粒蛋白碎片;运用DSC测出了OPI和EOPI的变性温度分别为98.21℃和110.51℃  相似文献   
76.
以草鱼为原料制取生理活性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活性,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法研究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草鱼肽抑制ACE活性IC5 0为0.229mg/mL,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7.630mg/mL,ORAC值为1317.962μmol Trolox/g,采用草鱼制备有效的生理活性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7.
采用正交设计,探讨了预煮液pH值、板栗品种、护色剂种类和浓度、预煮方式及酸化剂种类对红心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心主要是由酶褐变所引起,铁离子作用于多酚类物质和一部分氨基酸与还原糖发生了Maillard反应,引起红心现象更为严重;5个因素对红心影响程度为预煮液pH值>护色剂种类>板栗品种>护色剂浓度;预煮液pH值>预煮方式>酸化剂种类;对板栗采取的护色措施是:采用油光栗、分段预煮方式(75-85℃,15min;85-95℃,25min,95-100℃,10min),护色液组成为0.15%EDTA-2Na 0.05%Vc 0.15%半胱氨酸,用磷酸调整护色液pH值为2.9-3.1。  相似文献   
78.
酶解蛋白质制备降血压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酶解不同蛋白质制备降血压肽进行综述,介绍了制备降血压肽的原料、分离提取方法以及活性测定、结构分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9.
食品蛋白源ACE抑制肽的生理和生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ACE抑制肽降血压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食品蛋白源ACE抑制肽的活性检测、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及构效关系等生理和生化性质做了讨论,并展望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0.
采用小麦淀粉和谷蛋白以质量比15∶1、13∶1、11∶1、9∶1和7∶1为外裹糊制作油炸外裹糊鲢鱼鱼糜块,测定外壳中谷蛋白的表面疏水性(H0)、游离巯基含量、二硫键含量及二级结构、小麦淀粉的晶体结构、油炸外裹糊鱼糜块的表面油脂及表面渗透油脂含量,观察外壳的微观结构和油脂分布;探讨小麦淀粉与谷蛋白相互作用对油炸外裹糊鱼糜块油脂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小麦淀粉和谷蛋白质量比减小,H0先升高后降低,游离巯基含量逐渐减少,二硫键含量逐渐增加;谷蛋白的β-转角结构向β-折叠转化;表面油脂、表面渗透油脂的含量和小麦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外壳中的孔隙先减小后增大,油脂分布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小麦淀粉和谷蛋白质量比为11∶1时,H0(8 990)最高,小麦淀粉的相对结晶度(17.8%)、表面油脂(2.1%)和表面渗透油脂的含量(5.8%)最低,外壳的结构最紧密,油脂分布最少。以上结果表明,外裹糊中小麦淀粉和谷蛋白质量比改变了其相互作用,最终影响了油炸外裹糊鱼糜块中的油脂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