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7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195篇
电工技术   357篇
综合类   335篇
化学工业   482篇
金属工艺   295篇
机械仪表   353篇
建筑科学   318篇
矿业工程   186篇
能源动力   106篇
轻工业   598篇
水利工程   206篇
石油天然气   282篇
武器工业   29篇
无线电   4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7篇
冶金工业   193篇
原子能技术   70篇
自动化技术   420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 technique based on viscous polymer processing (VPP) was described, which can produce high ceramic content green fibers. PZT-5 ceramic powders were ball milled to get high dispersibility. The slurry prepared for VPP was a composition of PZT-5 powder, PVA binder and glycerin. High ceramic content PZT-5 fibers were extruded with the slur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ramic powders have fine mean particle size of 0.54 pan,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3.55 m^2/g and zeta potential of 8.81 mV after 16 h milling. The fibers sintered at 1 280 ℃ for 4 h have pure perovskite structure and grains of 2-5 μm in size, with little pores or cracks.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sintered fibers is up to 13.84 MPa compared with 2.88 MPa of green fibers. The remnant polarization (Pr) and coercive field (Ec) of the fibers are 50.65 μC/cm^2 and 2.45 kV/mm, respectively. This fiber can withstand an electric field of 9 kV/mm higher than the ceramic (5 kV/mm), which shows high directional and compact qualities.  相似文献   
92.
工业铝酸钠溶液中的杂质草酸钠.对生产过程会产生不利影响。在种分分解过程中.由于温度的降低,草酸钠和氢氧化铝共同结晶,助长了晶粒细化现象,妨碍晶体附聚并在焙烧过程中降低晶体的强度,给生产、维修和产品的产量、质量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因此.必须有效地去除铝酸钠溶液中的草酸钠。实验发现,未经预处理的工业铝酸钠溶液,结晶去除草酸钠没有效果.而采用浓缩结晶法,铝酸钠溶液中草酸钠的去除效果明显。实验中考察了溶液浓缩程度、结晶时间、晶种量、温度对去除草酸钠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去除草酸钠条件。用XRD证实了结晶后的滤饼含有草酸钠。  相似文献   
93.
采用SEM、EDAX和TEM及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方法,考察和分析了经不同熔体处理的高成形性压力罐用铝材的铸态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压力罐用铝材中的氧化夹杂物主要为面心立方晶格的γ-Al2O3,富Fe杂质相主要有单斜晶格的Al3Fe相、六方晶格的T1相(Al12Fe3Si)和AlFeSiRE相,其中AlFeSiRE相的晶体结构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确定.熔体处理对罐用铝材铸态的微观组织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未处理或常规处理时,氧化夹杂物数量较多,且呈聚集成团、不均匀分布,尺寸较大(10~40 μm);富Fe相主要为单斜晶格的Al3Fe及六方晶格的T1相,还有少量的亚稳相Al6Fe等存在.这些相呈粗大针条状、骨骼状存在,并且夹杂物与富Fe相易于聚集在一起.高效熔体处理后,夹杂物量少且尺寸细小(≤4 μm),均匀弥散分布;同时富Fe相主要为AlFeSiRE相和极少量Al3Fe相,AlFeSiRE相呈细小团球状(<0.5 μm)或短棒状(宽<2 μm,长<8 μm),沿晶均匀分布,未发现夹杂物与富Fe相聚集成一体的现象.  相似文献   
94.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方法研究了AZ91D镁合金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试样腐蚀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升高,AZ91D镁合金的极化电阻变大,腐蚀电流密度减小;当pH值为2.7和3.0时,EIS由两个容抗弧组成,随着pH值的继续升高,EIS转变为单一容抗弧,镁合金表面形成了完整的表面膜,对基体金属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在模拟酸雨溶液中AZ91D镁合金整个表面受到腐蚀,腐蚀程度随着pH值的升高而变小,白色腐蚀产物主要由镁、铝、硫和氧元素组成。  相似文献   
95.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ANFIS),利用铣刨机切深精度测定试验获得的样本数据,建立了地形探测器限深轮接地压力、铣刨深度与铣刨机切深精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了该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为不同铣刨深度下限深轮接地压力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
制定40Cr钢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热处理工艺,测定在各种热处理情况下试样的硬度和冲击韧性,并进行材料的金相组织分析,得出了40Cr钢调质处理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结论,并浅析了工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97.
基于可靠性屋的维修配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故障树分析(FTA)、失效模式影响分析(FMEA)整合到质量功能配置(QFD)中,建立了维修配置流程。首先对维修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度分析;然后建立了以维修性能目标函数最大和配置成本最低为目标的模型,将维修指标配置到具体的工程技术特征上;最后,以数控车床电主轴为例,验证了配置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
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一直是机器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路径规划问题中,一般需要按照某一评价标准(如最短路径长度和最短行进时间等)来规划一条路径。提出一个能使工作效率(单位时间工作量)最高的评价标准,并将其应用于高尔夫捡球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基于该标准,并结合场地的特性和动态规划方法中的2个经典问题(01背包问题和数字金字塔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按照一定的条件枚举多种可行的方案,通过计算最大单次工作量和路径长度得到每种方案的效率值,最后选择效率值最高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9.
针对电火花小孔加工中加工速度低、电极损耗严重、工件产生斜度和棱角变钝等缺陷,提出了改进小孔工具电极、研制新型工作液以提高电火花加工性能的具体措施,并在电火花机床上进行了试验。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得出:在相同的电参数下,与传统工艺相比,采用新型工作液作为介质并配有改进的电极进行电火花小孔加工时,其加工速度大幅提高、电极损耗与工件锥度有所降低,从而提高了电火花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00.
小孔加工是电火花加工的一种应用技术,在难加工和异形孔加工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这种技术存在的缺陷是随着被加工孔深径比的增加,加工效率下降,工具电极损耗加大,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需要。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提出复合电极与分散剂工作液电火花小孔加工工艺。制作了复合电极和分散剂工作液,在D703F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上进行了加工实验,结果表明:合理选用复合电极和分散剂工作液,可以有效提高加工速度、降低电极相对损耗,而被加工孔的深径比也有显著提高,该工艺可为合理选择工具电极和工作液提供具体工艺参数并且对实现"高效低损耗"加工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