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4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47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0篇
水利工程   2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篇
冶金工业   24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陈文革  张剑  熊斐  邵菲 《表面技术》2012,41(4):42-45
采用W70Cu30单靶磁控溅射与纯W、纯Cu双靶磁控共溅两种工艺,在多种基材上制备W-Cu薄膜,分析了薄膜的宏观形貌和组织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单靶磁控溅射时,控制靶电压520 V,溅射电流0.8~1.2A,Ar气流量25 mL/min(标准状态),可在玻璃基体上镀得W-Cu薄膜,但退火时如温度过高,会使W和Cu两种元素原子偏聚加重;双靶磁控溅射时,控制Ar气流量20 mL/min(标准状态),Cu靶电流0.7A,W靶电流1.2A,溅射时间3600 s,可在硅基和玻璃基上镀得W-Cu薄膜,但在石墨基体、陶瓷基体及45钢基体上的镀膜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MoCu复合粉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铜和二钼酸铵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MoCu复合粉体,研究了热处理工艺,溶液pH值,添加剂等对纳米粒子形貌及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热处理的钼铜氧化物通过氢气还原之后可以得到粒径小于60nm的纳米MoCu复合粉体;溶液中添加剂的用量影响微粒的粒径,当添加剂用量K为0.5时,能得到尺寸较小,粒度均匀的纳米粉体;不同酸度条件下所得粉体的粒径各不相同,当pH值在1~4之间变化时粒径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pH值取1较合适。  相似文献   
13.
机械合金化制备的纳米晶W—Cu电解头材料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真空高温7热压熔渗烧结工艺制备出密度为99.5%的纳米晶W-Cu电触头材料,其组织结构和晶粒大小采用SEM,TEM和XRD观察,同时就纳米晶W-Cu电触头材料的硬度,电导率,耐电压强度和抗电弧烧蚀性与传统粉末合金工艺制备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晶W-Cu电触头材料的硬度,抗电弧烧蚀性及耐电压稳定性远优于传统熔渗法的W-Cu合金,而电导率两者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真空非自耗熔炼及吸铸方法制备不同硼含量的Ti6Al4V-xB(x=0,0.05,0.1,0.5,质量分数,%)合金,将合金在900℃下进行2 h保温退火。研究了不同微量硼元素添加对Ti6Al4V-xB的铸造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硼元素的添加影响了钛合金高温形核过程,在固-液前沿富集B元素阻碍初始β-Ti长大,有效细化钛合金晶粒,当硼含量超过0.1%时,则有TiB相的析出。Ti6Al4V-xB合金的强度极限随硼含量的增加单调上升,由893 MPa变为966 MPa,这是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合金的塑性则是先升高后降低,Ti6Al4V-0.05B的塑性提高了15%,而Ti6Al4V-0.1B与Ti6Al4V-0.5B的塑性则降低了50%,是因为析出脆性的Ti B相,形成脆性断裂敏感带。  相似文献   
15.
以Ti-6Al-4V丝材为原料,电弧为热源将钛合金丝材进行熔融,逐层堆积,用快速增材制造技术制备钛合金,并对合金的凝固过程、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丝材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开始堆积的1~2层为柱状晶,随后的堆积层则以等轴晶的方式生长。而且电弧的高热量输出,使得每个堆积区-熔合区-堆积区得到了有效的冶金结合,没有明显的界面和钛马氏体,各区域的显微组织均为稳定的α+β片层组织以及接近的显微硬度值。与铸态Ti-6Al-4V合金相比,电弧增材制造的钛合金不仅初始β晶粒细小,而且α+β片层间距也较小,其抗拉强度相比铸态提高3.6%,延伸率提高37%,拉伸断口为韧窝状的韧性断裂,与铸态合金存在一定撕裂棱的准解理断口形貌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类多量少的粉末冶金零件所使用的模具,提出一种方便、实用和快速的钢压模设计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基于跟踪 Client和 Server端的应用层包 ,开发了得到响应和请求时间及包大小分布的 PDF的应用软件 CSPA,通过对 PDF的分析而建立通用 PDF数学模型并用于网络仿真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The TF magnet system of HT-7U consists of 16coils arrayed toroidally and spaced 22.5" apart oneanother. The designed TF coils provide a magneticfield, which is necessary to maintain plasma in atokamak configuration with a current up to I MA.The TF coils have a D--shaped geometry of 3.5 meters high and 2.5 meters wide, producing a magneticfield of 3.5 T on 1.7 m of main radius. The TF coilcases, enclosing the TF winding packs, are the main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the magn…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SiO2膜压电材料,利用XRD和SEM研究其组织结构,同时对其介电常数ε、介电损耗tanδ、压电常数d33、机械品质因数Q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可制备出相结构主要由α-石英和α-方石英共同组成组织较为致密、缺陷较多的SiO2压电膜,压电常数d33和介电常数εr随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介电损耗tanδ随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介电常数εr、介电损耗tanδ、机械品质因数Q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当SiO2膜厚为5mm,压电常数d33最大值为2.3 pC/N。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predict AC loss of Cable in Conduit Conductor (CICC) which is of importance in the design of conductors. The consideration for the conductor’s design and main parameters for the magnets a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attain a good accuracy in the calculation of AC losses, the field distribution within superconducting outsert should be considered. Calculation of the AC losses, including hysteresis losses and coupling losses, is conducted. An emphasis is put on the hysteresis loss during the ramp up of the current to the operational current (15.3 kA) and the coupling loss of the conductor in a power-down condition for insert. The results are obtained to be 74.9kJ and 950J for 40 T hybrid magnet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a brief analysis of losses effect on the conductor design and the operation of magnet is given for the purpose that the capacity of the cryogenertor can be evaluated and the stability regime can be improved in our future work on the hybrid magn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