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3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陈继明  王鹏  张杰 《中国通信》2013,10(1):44-55
Femtocell networks have emerged as a key technology in residential, office building or hotspot deployments that can significantly fulfill high data demands in order to offload indoor traffic from outdoor macro cells. However, a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ter-femtocell interference gets worse in 3D in-building scenarios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numerous interfering sources and then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early network planning phase. The indoor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tool suite, Ranplan Small- cell?, makes accurate prediction of indoor wireless RF signal propagation possible to guide actual indoor femtocell deployments. In this paper, a new adaptive soft frequency reuse scheme in the dense femtocell networks is proposed, where multiple dense femtocells are classified into a number of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ominant interference strength to others, then the minimum subchannels with different frequency reuse factors for these groups are determined and transmit powers of the grouping sub-channels are adaptively ad-justed based on the strength to mitigate the mutual interferenc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proposed scheme yields great performance gains in terms of the spectrum efficiency relative to the legacy soft frequency reuse and universal frequency re-use.  相似文献   
52.
以三(2-甲基-1-氮丙啶)氧化膦(MAPO)为固化剂,研究了端羧基聚丁二烯预聚物(CTPB)的官能度与其固化胶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以纳米三氧化二铝作为填充剂,考察了其用量对CTPB固化胶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CTPB官能度与其固化胶扯断伸长率呈明显的正相关,随官能度增大固化胶的扯断伸长率明显升高;纳米三氧化二铝的加入可有效提升CTPB固化胶的力学性能,填充量为40份(质量)时固化胶的拉伸强度及扯断伸长率均有明显增大。CTPB的装药应用结果表明,在扯断伸长率相同的情况下,官能度为1.9的CTPB固化胶的拉伸强度较官能度为1.5者要高1.00 MPa。  相似文献   
53.
在大规模分布式虚拟环境中,大量的信息交互成为影响系统可扩展性的重要因素。事件模型作为新型的通信模型,以其具有异步通信、动态性等特点在分布式系统通信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借鉴了主动兴趣管理思想,对基于事件模型的事件路由和事件传递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Filter Index结构来实现事件快速匹配及转发的路由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4.
针对不同电气输入特征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关联程度不同以及当输入特征受到干扰时评估准确率明显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isher Score特征选择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方法。设计一种面向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二分类问题的样本特征Fisher Score值计算方案;通过Fisher Score值排序有效区分重要特征与冗余特征、噪声特征与非噪声特征;将选择的电气特征输入不同机器学习模型中进行训练和评估。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和IEEE 145节点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特征选择方案能有效筛选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中重要度高的特征,提升了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55.
针对移动节点(mobile node,MN)在无线局域网中切换时,产生的切换延迟会严重影响实时应用的性能和丢包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处理的切换模式。该模式是在满足预处理条件下,启动一种预先信道扫描算法,实施数据包的预转移和预恢复操作。这种切换模式不仅消除了切换过程中的信道扫描,而且实现了提前将发往MN的数据包转发到目的AP,从而解决了MN与对端主机建立路径所造成的丢包率过大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切换模式降低了对实时应用的影响,达到了降低丢包率、减小切换延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6.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有各种精神疾病的患者。对精神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使他们提高对疾病的认识,配合治疗、护理,能使患者缩短病程,减轻痛苦,早日恢复健康。在对精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体会到:精神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疾病患者;需明确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计划要个体化;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57.
加强矿山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坚持以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工作重点,以改善民生作为指导思想的根本内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工作核心和带头模范作用,激励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矿山企业安全稳定健康和谐发展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58.
以丁二烯(Bd)和丙烯腈(AN)为聚合单体,以过硫酸盐为引发剂,以硫醇为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在10 L聚合釜上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合成了AN质量分数为(25±2)%的中腈基含量液体丁腈橡胶。研究了聚合配方及后处理工艺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反应温度为(30±1)℃;过硫酸盐B 1.5~2.5份,硫醇5~6份,复配阴离子乳化剂A 2~4份;洗涤剂为90℃以上热水,用量为胶浆的1.5倍;干燥温度为(120±5)℃的条件下,可以制得Mn为(1 400±200),AN质量分数为(25±2)%的中腈基含量液体丁腈橡胶。  相似文献   
59.
以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丙基锂为引发剂,丁二烯为单体,环己烷为溶剂,甲基三氯硅烷为偶联剂,采用活性负离子聚合法合成了线型端羟基聚丁二烯(L-HTPB)和星形端羟基聚丁二烯(S-HTPB),并用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合成的2种聚丁二烯,其1,4-结构摩尔分数均接近90.00%,L-HTPB的平均官能度接近2.00,S-HTPB的平均官能度接近3.00,与分子设计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0.
基本的细菌群体趋药性(BCC)算法中系统参数的固有设置方式极大地制约了算法性能,群体信息交互策略的引入,不可避免地产生趋同性,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鉴于此,引入精度更新参数控制精度,动态调整细菌寻优速度、自适应调整细菌感知范围;并增加自适应变异算子增加随机扰动,改善种群的多样性,提高算法逃离局部最优的能力;以混沌搜索代替随机迁徙,利用其不重复的遍历性完成对局优点的二次寻优,形成改进的细菌群体趋药性(IBCC)算法,该算法极大地提高了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基于IBCC算法,建立了无功优化数学模型,并以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为例应用该算法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解决配电网无功优化问题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