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31篇 |
免费 | 440篇 |
国内免费 | 25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61篇 |
综合类 | 629篇 |
化学工业 | 1304篇 |
金属工艺 | 267篇 |
机械仪表 | 394篇 |
建筑科学 | 732篇 |
矿业工程 | 283篇 |
能源动力 | 175篇 |
轻工业 | 1507篇 |
水利工程 | 395篇 |
石油天然气 | 300篇 |
武器工业 | 66篇 |
无线电 | 79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44篇 |
冶金工业 | 399篇 |
原子能技术 | 81篇 |
自动化技术 | 6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80篇 |
2022年 | 222篇 |
2021年 | 278篇 |
2020年 | 223篇 |
2019年 | 245篇 |
2018年 | 225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204篇 |
2014年 | 449篇 |
2013年 | 334篇 |
2012年 | 361篇 |
2011年 | 433篇 |
2010年 | 414篇 |
2009年 | 428篇 |
2008年 | 382篇 |
2007年 | 405篇 |
2006年 | 401篇 |
2005年 | 359篇 |
2004年 | 344篇 |
2003年 | 304篇 |
2002年 | 233篇 |
2001年 | 245篇 |
2000年 | 248篇 |
1999年 | 246篇 |
1998年 | 203篇 |
1997年 | 185篇 |
1996年 | 182篇 |
1995年 | 182篇 |
1994年 | 146篇 |
1993年 | 98篇 |
1992年 | 116篇 |
1991年 | 104篇 |
1990年 | 95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38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8篇 |
1974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可靠性试验评定中专家信息的描述及转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家信息是小子样条件下装备可靠性试验评定中验前信息的重要来源.将专家信息的提供过程分为专家信息的描述、收集、转化、融合等4个步骤,将专家信息的描述划分为3类(统计、模糊和其它方式)共9种描述形式,并分别就每一种描述形式给出了转化为Bayes验前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针对火烧油层技术注入井出现的高温、腐蚀和监测难等问题,研制了新型过电缆热敏封隔器。该工具设计有2道不同内、外径的同心轴向通道,能有效地保护电缆在封隔器运动过程中不受磨损,同时封隔器的坐封和解封过程不受电缆影响。室内试验成功模拟了该封隔器在350℃高温、10 MPa高压下的密封性能。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点火过程中,火烧油层过电缆热敏封隔器保障了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满足封隔器下部高温,而上部温度不足80℃的要求,在持续注气40个月条件下,油压达到5.1 MPa,套压达到0.1 MPa。该封隔器的研制有效地解决了火烧油层技术点火过程中的监测、密封以及防止油套环空腐蚀等问题,保障了井筒安全。 相似文献
63.
64.
致密油“近源成藏”的结论是依据石油在低渗储层中难以长距离侧向运移的储层特征推断得出的,一直以来缺乏地球化学方面的直接证据。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近源组合(长6段—长81亚段)中烃源岩特征和油源差异性的分析,探究了致密油近源成藏的地球化学依据,并解释了引起近源成藏的原因。研究区近源组合中的石油皆来自于原位长7烃源岩,即便是邻近区块的油源也存在差异,石油在致密储层中难以发生大规模的侧向运移。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平面上具有显著差异,并沿沉积中心呈环带状分布。不同相带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差异导致的油源差异,是前期学者们发现致密油“近源成藏”的根本原因。致密油“近源成藏”改变了之前油源对比全盆地、同一层烃源岩一概而论的观点,对未来单一盆地中不同类型油气资源量的分区分带精细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66.
计算机,微电子和标准总线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雷达终端的设计,并使高性能价格比和高可靠性的设计方案得以实现。本文介绍了新技术在雷达终端中的应用情况,概述了在雷达系统里只有使用最新技术才能研制高可用性的数字,数据处理设备。最后简单介绍了新型的光栅自动录取设备。 相似文献
67.
68.
1 引言 COD即化学耗氧量,是表示水中有机物质和还原性无机物含量的指标,是引起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水中溶解氧在饱和状态下都不超过10mg/l,如果COD高,水中就会出现缺氧状况,造成水中鱼贝类的死亡,同时有机物中,往往含有直接危害人类和生物的成份。所以处理COD在环境保护中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外处理COD多采用生化法。氧化还原法,吸附法、焚烧法,超滤法 相似文献
69.
70.